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技让我走上致富路”
——记安徽省宣州区强远良种猪专业合作社社长汤贵生

  养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猪种、饲料、饲养环境统统都是技术活。来到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的强远良种猪专业合作社你会发现,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好处非常多。合作社社长汤贵生带领记者参观了他的猪场,场内几乎看不到流淌或堆积的猪粪,所有的猪粪经地下水道流进了猪场附近的大沼气池。猪圈四周栽着成排的泡桐树,据了解,这种树木为落叶乔木,夏季茂盛的大叶子,可以帮猪圈遮阴避暑;冬天就脱光叶子,让更多的阳光照射到猪圈。此外,每个猪圈里都安装了类似于空调的调温设备,以让猪圈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社长汤贵生介绍起了他的创业经历,上世纪80年代末,在家种田的汤贵生通过报纸发现,宁波、杭州等地的花生,每斤要卖到1.5元左右,而当时的安徽宣城市场上的花生每斤最高才卖到0.8元。于是,浑身充满活力的他就把家中7亩地花生一下子运到宁波去卖。除去运费,仍比在当地要多卖出很多钱。

  汤贵生发现信息对农业生产竟是如此的重要,于是,他订阅了一些农业种植和养殖方面的报刊,还从书店里买来有关花生种植技术方面的书籍来阅读。渐渐地,他掌握了黄土地种植花生技术要点。“传统种植花生,亩产在600至800斤,而采用化学控制技术种植,亩产量就可以达到1400斤左右。”汤贵生说,“这其中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懂技术是不行的。”于是,从1989年到1999年的10年里,他除了种花生以外,还连续多年种七、八亩地的烟叶,太子参种植面积也有五、六亩,无论种什么,他家的收成在当地总是最好的。

  1998到1999年间,我国水稻等农产品价格滑跌,农民收到家的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如何让家中的农产品变成更多的“钱”?汤贵生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准备以自种自收的廉价粮食作物,来喂养猪,通过市场看好的生猪养殖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再以猪粪作肥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1998年,汤贵生试着饲养了十几头猪,以家中的粮食做饲料,结果一算账,比直接卖粮食要划算得多。第二年春上,他一下子饲养起4头老母猪,另加20多头仔猪……赚了钱,他就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如此滚动发展。到2001年的时候,他家年出栏生猪三、四百头,于是,他投资20多万元,在离村庄1公里地处建了一个拥有12排猪圈、功能较为齐全的养猪场。

  为了引进好的生猪品种,2002年,汤贵生专程赶到省原种猪场考察,最终花了近万元买回了猪场两头最好的种猪,回家后,他致力发展品种猪养殖。汤贵生告诉记者,养品种猪利润高,风险小,但是对养殖设备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他到省内外多家大型养猪场参观学习。别人考察一个猪场一般只需要一天,而他常常要考察三、四天。他一个人留在猪场,仔细观察,留心每个管理细节。有时,被考察方不提供技术资料,他就用笔慢慢地记笔记,总要把技术关键弄明白为止。

  汤贵生的自信缘自于他雄厚的技术实力,多年来,他一直在潜心钻研生猪养殖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且,还常年聘请安徽农业大学谢三星、南京农业大学姚龙涛两位教授作技术顾问,请他们定期到他的鸿远公司进行养殖技术指导。

  2007年7月18日,汤贵生牵头成立了强远良种猪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已吸纳80多家养猪大户参加,年出栏生猪5万多头。汤贵生告诉我们,今年,他的鸿远公司已出售生猪近5000头,创收100万元左右。

  汤贵生说:“这些年来,我总结出了一点,那就是——科技,让我走上致富路!”       (宋本金   张有德   周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