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痛未解,新痛又添。上周发生的一起次生事故、一起继发事故令人闻后,不禁扼腕叹息。
11月30日晚从长春开往白城的两辆客车,班次相隔仅仅50分钟,却在同一地点侧翻进沟。当日19时25分许,从长春发车的一辆客车侧翻,四轮朝天停在公路南侧沟内,两人相继身亡。大约一个小时后,另一辆客车行驶到该路段时也侧翻进北侧沟内。两车相距不到30米。两起相继发生的事故一共造成两死三重伤。
根据以往经验,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会迅疾出动并封锁相关出事地点,开展后续工作。后面的汽车要不选择绕行,要不就在等待处理事故现场、排除险情之后才能通行。这起继发交通事故使我们相信,第一辆客车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并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援及处理措施:没有在事故现场拉起警戒线,没有竖起醒目的警示标牌,甚至最有可能是没能及时赶到出事现场,从而导致随后事故的发生。通过这起继发事故,有关部门应该认真吸取血的教训,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自身行政执法的办事效率,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通过进一步分析报道可以得知,由于并未发生撞车事故,翻车的原因跟出事地点的路况有直接关系。并且司乘人员并未死亡也未遭受重伤,但是他们没有甚至无意识去通知长途公交公司开展救援,或者避免后续车辆的出行以免继发事故的发生。我们理解司乘人员在身心俱伤情况下的“无为”之举,但是由此可以看出,针对交通事故发生后的种种状况,长途客车公司并未在司乘人员中间开展相关有效的培训。
就在同一天,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昌隆煤矿一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救护队员恢复通风系统排放瓦斯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冒顶次生事故,又造成3名救护队员遇难死亡……
事故发生后的亡羊补牢,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而次生事故、继发事故为何接二连三地发生?多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投入人、财、物等,但如果只满足于“补牢”的成绩,而忽视了“亡羊”的预见性,那么相关的事故肯定是“补不尽的牢”。
如何才能让类似的事故减少甚至不再发生?如何能够实现安全施救?要真正实现亡羊补牢补得牢,有关部门还要做更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