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鲸
身份:天津滨海英驰集团董事长
>>新闻回放
2008年11月15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这是自1995年总社恢复成立以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的第一次全系统企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社有企业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取得重大成绩,并表彰了社有百强企业;提出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实现社由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指出要切实加强对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社由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出要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社有企业工作迈上新台阶。会议还提出,供销社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又迎来了农业农村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机遇,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都对供销社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寄予厚望。
11月18日2445期,本报用四个版面详细报道了本次会议内容。
“我在供销合作社的企业工作35年了,今年是总社第一次召开社有企业工作会议,我觉得特别好也非常必要。我们的企业姓什么?我说是姓‘社’,是社会主义的社,更是供销合作社的‘社’!11月参加完总社系统企业工作会议之后,我对供销合作社有了新的认识,对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有总社的支持作后盾,再大的困难我们也有决心克服!”天津滨海英驰集团董事长王鲸参加完总社社有企业工作会议后激动地说。
在天津,说起废不锈钢回收产业——天津滨海英驰集团,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英驰集团也可谓是废不锈钢回收的“老大”!然而,正如董事长王鲸所说的,这样一个供销合作社的社有企业,也是在体制改革的阵痛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从前在统销统购的年代,供销社的废品公司日子好过啊,有过不少的辉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一开放,我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出现了问题,企业濒临倒闭。”回忆起英驰的发展,王鲸不断地强调一定要搞清楚企业自身的属性,“1994年我接手企业之后迅速提出‘一业为主’的发展模式,上游建网络,下游找靠山,利用供销合作社原有的结实的网络以及和山西太钢集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多年的努力,如今企业终于成了中国不锈钢回收产业的老大。”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王鲸认为强强联合已经势在必行。“总社召开社有企业工作会议真的太有必要了!现在国外的很多大企业都在进行联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杜绝不良竞争。我们的企业有国家和总社的支持,更应该联合起来,发展壮大,这对企业、供销合作社发展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小的好处!”
2008年对于王鲸和英驰来说是“冰火两重天”,上半年废钢价格暴涨,下半年价格一下子跌了下来,几乎缩水一半,全球金融危机的席卷让再生资源行业这个冬季格外寒冷。然而,11月的企业工作会议对于他来说就如同冬日里的阳光,获得了不少的温暖。
“小组讨论的时候场面非常热烈。”王鲸说,“我们讲发展、谈经验、说理念,第一次那么多社有企业的老总在一起交流。金融危机来袭,我们交流、商量应对危机的方法。从前我们讲抱团发展,现在‘冬天’来了,我们就商量着如何抱团取暖。企业老总们坐下来一起商讨对策,总社领导们也认真为我们出谋划策,这让我备受鼓舞,也更有信心去克服各种困难!”
王鲸说,虽然每年他都会参加一些同行业的会议以及协会组织的一些交流活动,但这次的企业工作会议让他收获最多,也最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优势。“从前参加一些会议总是觉得有名无实、有身无份,规模也小。而这次的企业会把全系统的优势企业都组织到了一起,总社具有的地位和权威性是巨大的,把我们这些企业组织起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我们应该把系统内的有效资源整合起来,让我们的系统更强、更大!”
浙江省社社有企业的发展模式给王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利用地域特色,进行规模发展,打品牌战略是我从浙江模式中学到的精髓!”学习是重要的,但更关键的是要学以致用,带着从企业工作会议延续的热情,王鲸回到英驰,他说,“企业工作会议就好像是一个新的起点,虽然眼前是‘危’,但我更认为是‘机’,是行业整合,企业发展的机会!”
在金融海啸面前,王鲸眼里看到的更多是机遇,英驰结实的网络建设和充足的资金链让王鲸非常自信地说:“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斗!而且我们会办得更好!”
采访结束时,王鲸向记者夸起了英驰的员工:“2008年就要过去了,英驰总的来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英驰的发展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我们这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前几天,天津一场大雪来袭,员工们第一时间把70多亩的厂区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把道路上的积雪都打扫了。有这么一群以英驰为家的员工,我觉得只有把企业做得更好,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英驰集团门口的草坪上,静静地躺着一块圆石,两个红色大字深深地镌刻其上:“起点”。王鲸对这两个字有自己的诠释:人生也罢,企业也好,追求永无止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