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德、有才,才能有位


  讲述人:山西省汾阳市肖家庄供销合作社主任 武胜耀

  整   理:本报记者 王琥

  (一)困境

  我19岁的时候就到咱们肖家庄镇供销社工作了,那会儿大概就是1978、1979年,那个时候供销社还算不错,但到了1992年左右就不行了,到1995年真就坚持不下了。我那会儿在供销社当司机,看到这个情况心里真不高兴,你说干了多少年供销社,干来干去咋连个自己的弟弟妹妹都不如了。

  到了1995年的时候,肖家庄供销社做调整,汾阳市社就硬把我给“摁”上去了,让我当肖家庄供销社主任,时间是1995年的5月2号。我真是心里害怕,连着两三个晚上没睡着觉。记得任命我当供销社主任的那天早上,我还跑到市里说我可不当这个主任。结果上午9点多市社宣布让我当主任,我也没办法了。我想,这就得豁出去干了,不干也没办法,那会儿我30来岁,不干不行啊,我就领着职工开始干了。

  (二)突围

  1995年我当上了供销社主任,当时的局面一塌糊涂,情况真是太差了。每天职工来问我要工资,之前的焦化厂也没搞好,雇用的村里人也问我来要工钱,外债就有一百多万。

  当时外面人拉走咱的焦炭、玉米、高粱、葵花籽都不给钱,也要不回来钱,我就找了一个市里法院的庭长看咋办。他和我说,我告诉你啊,只要你没贪污,其他啥的也没有,我就管你了。我说,我啥也没有。

  附近的一个县有个人欠了供销社20300块钱,我去问他要了3次都不给。于是我通过法院在一个凌晨4点把他传回来,回来后一下子连咱们的利息都给了。为了要回外边欠供销社的钱,我真是想尽各种办法。我给欠供销社钱的人开了个会,就说你啥时候还钱,要不就找法院解决,后来钱就哗哗地要回来了。这中间得罪了不少人,有人还说要杀了我。我说,无所谓,反正我也活够了。

  你只能这样做,要不家里这么多退休职工还等吃等喝啊,门市部塌了还等钱修啊。记得我刚当主任不久,第一次请当时镇上的领导去参加供销社职工代表会议,有人还说,你供销社还开啥会啊。当时我真是气坏了,心里想豁出去了,这要不搞出个样,可真是完蛋了。

  1995年要钱,1996年我就整修了一年供销社,该修的修,该盖的盖,职工工资也能发出去了。当时我带领咱们的职工自己干,不管脏不管累,铺地面修房子,到1997年就像样了。

  (三)崛起

  1997年我把咱们这个门市部就修好了,职工队伍也重编了,工作就步入正轨了,当时成立了一个生产资料专业合作社。1995年之前,咱们一年化肥最多卖300来吨,1997年开始,咱们的量就上了,那年就卖了2000吨,第二年又卖到4000吨,一年比一年多。

  我现在的副主任当时白天他送化肥,晚上我去送化肥,一天也不歇。当初我媳妇也帮着干,要是化肥袋不干净,她都拿着布子给人家擦干净。我那会儿常早上一两点就起床了,开车去外地厂家拉围膜,拉回来再给人家一家家扛进去。人家要是觉得不行,我再把围膜拉回来。去拉化肥的职工既是司机又是宣传员、销售员,常常在路上分发咱的名片,拉货路上遇到合适价格就顺便卖了。送地膜时,要是送货目的地有化肥厂,价格可以,他们就顺道拉化肥回来。

  就这样一年比一年卖得多,到2008年一年我就卖了25000吨化肥,实实在在25000吨啊,销售就1个亿了。

  (四)腾飞

  2006年的时候,咱们下面的各个分销店又重弄了,都成了村里的便民超市,17个便民超市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这一年,咱们供销社又搞了个丰盛塑料厂,当时镇上有个河南人承包的铸造厂倒闭了,场地有个40来亩。镇上的领导说,供销社已经成摊了,把这块地给了他干事吧。塑料厂就办起来了。第一年咱的塑料就卖得光光的,供不应求。咱的塑料膜质量好,价格低,自己干嘛,不管从进料还是产料没有一点水分。现在咱们的塑料膜卖到了内蒙、陕西、河北3个省的90多个县。

  2007年,咱们供销社联合当地200多户农民成立了禾盛昌农科贸专业合作社,集中了3000多亩地种优质高粱,供杏花村汾酒厂做酒用。咱们从省农科院请了好多专家来指导生产,高粱统一种、统一耕、统一交、统一卖,去年社员一亩地比入社前多收两三百块钱。

  现在肖家庄镇上这条主街上一半的地盘都是咱供销社的,你要问老百姓,供销社、供销社的塑料厂、供销社的禾盛昌,谁也知道。今年咱们又成立了籽盛种业有限公司来卖种子,通过合作社还能试验咱的种子和化肥,铺咱的地膜。

  (五)家事社事天下事

  我整天就在村里和老百姓在一起,碰上市里领导孩子办事啥的,我从来不去,这大家都知道;遇上老职工、老乡家有事了,我才去。我每天就在厂里食堂吃饭,大伙吃啥我吃啥。现在我把媳妇和孩子都接到肖家庄村里住了,就和咱们职工一起住在这一排房里。

  现在咱供销社一共有167个职工,前几天又招了30个人,平均年龄28岁,高中生都很少了,好多人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医疗、养老保险业都给上了。职工来了,吃啊穿啊,都不操心,咱都管了。昨天晚上我们研究,一人5斤猪肉,都是剔骨猪肉。我说,记住,领导可以不吃,车间和前线的人不吃不行,少一两也不行。

  我觉得我还能在供销社干个10来年吧,等把下面的年轻人带出来,就能安心休息了,在后面也能给他们盯着点儿。我现在是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是吕梁市政协委员、汾阳市人大代表,就要给老百姓办实事,要不这些就白当了,咱就要给供销社树个好的形象。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