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链接 —
2007年3月,银监会批准的第一批试点率先在吉林和青海等六省启动。
2007年10月,山东省成为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第二批试点省份。
2007年初,山东沂水县姚店子供销社主导成立了以生姜产销为主的蔬菜协会。
2007年,德农生姜专业合作社共为168户农民进行了资金调剂。
2008年3月,山东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沂水县姚店子镇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开业。
张升军,姚店子镇家喻户晓的蔬菜经营大户。2008年5月,张升军突然接到了一张2000吨的生姜供货订单,巨大收益就在眼前。然而由于供货时间要求非常紧,短期内想要组织如此大的货源,如何筹集到足够资金?“投亲告友跑银行,最后还差几万块”, 张升军向记者说,“如果不是资金互助社及时给我贷款5万块钱,绝不能如期完成供货任务。”这个资金互助社就是山东省远近闻名的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
内部融资 社员受益
山东省临沂市姚店子镇是整个沂蒙山区重要的生姜产销集散地。针对生姜种植这一优势产业,姚店子镇成立了德农生姜专业合作社,同时培育起了集收购、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恒顺食品有限公司,并建立生姜标准化生产基地370亩。然而,随着银行业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已全部撤离姚店子镇。在整个镇上,只有农信社和邮政储蓄两家金融机构。生姜产业链上的农户们遇上了加快产业发展和资金供求“饥渴”的供求矛盾。
为了解决种植季节种姜户资金紧缺问题,早在2007年4月,姚店子供销社便在专业合作社内部探索开展资金信用互助工作,希望通过社员之间的资金调剂,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即:“生姜种植季节,一些购销加工大户业务处于淡季,将其资金调剂给种姜户使用;在秋季生姜集中收购加工时,将种姜户的闲散资金调剂给经营大户使用。”
资金互助工作开展后,该社始终从源头上防范金融风险,确保资金安全,为资金互助设计了“两头堵死”的运作模式。一方面绝对禁止向社会揽储,互助社资金必须由入社社员以自愿入股形式构成;另一方面绝对禁止向合作社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调剂资金,资金调剂使用范围必须严格限定在入社社员之中。而在资金调剂使用时,资金互助严格实行双重担保,做到“一名为资金互助社入股股东,一名为具有诚信度且具备经济实力的一般社员,并严格限定单户资金调剂使用额度。”
“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模式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生姜这一骨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和提升了生姜的品质,增加了当地生姜产业的知名度,较好的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破茧升华 源于体制
以内生的资金互助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模式,在初期可以有效缓解社员生产性资金需求的压力,但是它存在的朴素根基在于“熟人社会”体系,也就从根本上限制了资金容量的扩张,削减了其服务“三农”的乘数效应。
2008年,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后,通过建立健全以“三会一层”(全体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互助社设经营管理层)为主体、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平衡机制,并从“入社、贷款、财务、核算、安全”五个方面严把经营关,规范运作,切实增强自身管理和经营的实力,实现了资金来源的扩充。目前,互助社在初期股本53.7万元的基础上,又从商业银行拆借资金30万元。同时,经省、市银监部门同意,互助社增资扩股:股东由原来的48户,发展到100户左右,股本扩增到170万元以上。互助社正逐步实现了围绕产业、服务产业、真正助推产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在风险防范方面,该互助社以社员信用担保贷款为主,建立起一整套风险防范措施:其一,审慎经营机制。对单一社员的贷款总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15%;单一农村小企业社员及其关联小企业社员,单一农民社员及其在同一户口簿上的其他社员贷款总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20%;对前10大户贷款总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0%。其二,贷款保证机制,社员申请贷款需由该社其他社员提供担保。其三,信用评估机制,组建信用评估小组,对社员进行信用评估,合理核定每个社员最高贷款额度,记入社员信用档案,社员在最高贷款额度之内申请贷款。其四,利率定价机制。互助社利率结合市场资金价格、贷款项目风险程度、贷款期限和社员信用等级因素,实行差别定价。
>>编者后记
探索中的改革 前行中的曙光
有专家称,“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瓶颈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互助金融组织与制度的缺失,从而无法解决金融市场主体地位对称和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的确,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正是有效地提高农民主体金融组织化程度。从为农民服务到允许农民自我服务,从一家一户与外部市场主体交易转变为互助组织内部交易,然后再通过互助组织与外部市场主体交易,才能改变农户交易的弱势地位。
农村资金互助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作为农民自愿互利成立的互助性的金融机构,它建立在“熟人社会”,具有调整农户生产关系和放大资金运用量的杠杆功能。互助社的社员彼此知根知底,信息对称,既减少了交易成本,又降低了了缺乏等值抵押物的贷款风险,这正是商业银行难以解决的难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认为,农村资金互助社股金是农民自有的,参股农民有内在的积极性去管好自己的钱。资金互助社适合农村,是有效解决农村融资问题的金融安排。此外,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将互助社的业务范围定位为乡(镇)或行政村一级的社区,也已有效地控制了风险的发生。像山东“德农生姜专业合作社+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互联协作优势,让产业利润和金融利润,都能留在农村社区,使农村摆脱失血甚至败血的顽症,成为有造血功能的有机体,恢复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力。这或许就是建立“普惠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