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颁发,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为供销合作事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构建供销合作事业人才高地——刻不容缓
常言道: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同样离不开人才支撑。最近我作了些调研分析: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党组班子和处级干部。省社8名党组成员,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分别为5人和3人。21名处级干部,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分别为5人和16人,平均46.7岁。文化程度:处级以上干部29人中,研究生7人;本科11人;大、中专11人。
——省辖市供销合作总社。13个市社班子65人中,50岁以上35人,小于40岁的仅3人,平均50.1岁。在供销系统工作超过10年的27人,工龄最最长的是39年。文化程度:本科以上47人,大专18人,全日制本科以上仅8人。
——企业领导。省社5家有一定规模的直属企业班子22人,40年代、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分别为1人、11人、10人。平均年龄51.1岁。文化程度,研究生、本科、大专、高中或中专分别为2名、6名、10名、4名。
可见,年龄老化和知识陈旧的问题非常突出。年龄老化,容易墨守成规,滋长惰性,导致后继乏人。知识陈旧,难以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容易成为创新创优的瓶颈和制约跨越发展的障碍。
供销合作社系统,改变年龄结构,事不宜迟;改变知识结构,迫在眉睫;改变人员结构,时不我待。各级在强调科学发展的同时,必须有很强的人才意识,把人才兴社、人才强社作为基本社策。没有人才支撑,发展必然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锻造三大板块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重在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剧的时代条件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
我省苏果超市CEO马嘉樑就是这样的领军人才。正是在他带领下,苏果团队书写了中国商界传奇:2007年继续名列中国连锁业前十强,位居超市行业第四名,并跻身中国500强企业第176强,2008年销售突破了300亿元。实践说明: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一要着力锻造合作社板块的领军人才。合作社板块是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基层供销合作社。如果没有杰出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就很难建成新农村建设的前沿阵地。二要着力锻造企业板块的领军人才。企业板块是省市县乡村以及专业合作社兴办的多元投入、连锁经营、依法登记运作的市场主体。如果没有杰出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就很难建成拉动系统发展的排头兵。三要着力锻造联合社板块的领军人才。联合社板块,即省、市、县三级供销合作社机关是辖区内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理、监事机构,如果没有杰出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就很难建成统筹城乡、协调服务合作事业发展的系统指挥部。
实现人才建设、事业发展双跨越——事在人为
没有人才,就没有未来。各级供销合作社领导在实现人才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双跨越上,肩负着特别重大的责任。
第一,必须转变观念。一是要有大局意识。跳出局部利益小圈子,着眼整个供销合作事业的整体利益思考问题。二要有战略意识。放眼供销合作事业的长远发展谋划人才队伍建设,切忌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三要有创新意识。要敢为人先。有超人的智慧和超常的举措。
第二,必须敢吃螃蟹。用人问题既关系供销合作事业的长远发展,也与人们的政治前途、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有无私无畏的的勇气。当然,改革创新也须讲究科学,不能盲目草率。
第三,必须乐于奉献。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自然规律。老同志要有宽阔的胸襟、奉献的情怀,甘为“人梯”,让优秀的年轻同志施展才华、脱颖而出。
第四,必须形成机制。一是选人机制。既重德才兼备,又要不拘一格,真正把那些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能够领军打硬仗恶仗、开创新局面的领军人物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二是育人机制。信息时代,知识的“老化率”、人才的“折旧率”加快,要特别重视抓好学习、教育、培训。三是用人机制。要尽量把每个同志都放在最能显示其才能的岗位上,使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好钢用在刀刃上。四是管人机制。要努力形成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升有降、有奖有惩的机制。使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潭活水,始终充满活力。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人才。我们在谋划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高度关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创人才辈出、生机勃勃的新局面,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持续不断地发展,使供销合作事业永葆活力、长盛不衰。
(作者系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