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化肥市场“不差钱”(中)

坤哥

  又是半年多没去写进口钾肥了,真的有点不想写它,整体概括起来一个字“躁”;两个字“很躁”;三个字“实在太躁了”……可是春节以来,它浓墨重彩地粉墨登场了一出“不差钱”的大戏,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它。

  2008年5月份,俄罗斯进口红钾就有港口报出过5000元/吨的虚价,当时绝对是“天价”,因为半年多超过翻倍的涨幅,立时让钾肥这个密切关注着中国化肥市场,休戚相关着中国百姓生活的这种生产资料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政府相关部门亦高度关注,我们理解其指导思想是扩大国内生产量,减少对进口的依赖。5月12日—15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陈世海副巡视员带队,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经建司、铁道部运输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和工业司的有关同志组成调研组,对青海省钾肥生产等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察看了青海盐湖集团生产现场,召开了钾肥生产与工程建设座谈会,青海发展改革委和全国主要钾肥生产企业到会介绍了生产与建设情况。座谈会上,陈世海指出钾肥供应涉及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安全,有关部门、各级政府和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进一步做好钾肥生产与供应工作。为进一步增加钾肥产量,抑制钾肥价格的过快上涨,调研组指出:生产企业要加强生产组织管理,优化操作,确保满负荷生产,努力延长年度运行时间,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地方政府要加大资源监管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及时帮助企业做好钾矿资源、水资源、电力等方面的供应和衔接工作;有关部门要在油品和天然气供应、产品运输、税收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两条腿走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氯化钾及复混肥价格监管的通知》,让人痛快淋漓地呼出一口浊气并且稍感欣慰的是,原来上面也知道甚至于早就知道,钾肥常年、长期地在发疯。通知明确要求:重点氯化钾生产企业所在地区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在同意提价申报或调价备案的同时,报该委(价格司)备案,并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有经营资格的企业直接进口的氯化钾,要及时向该委申请报批港口交货价格。为之一振,随之而来将信将疑。也有令人心旌荡漾的消息:“中农、中化集团公司购买的以边贸形式进口的氯化钾以及地方边贸企业直接进口的氯化钾,销售给复混肥生产企业的,在进价基础上顺加的综合经营差率不得超过5%(不包括运杂费,下同);销售给化肥流通企业的,顺加的综合经营差率不得超过3%”。更有让你瞠目结舌的:“不论经过多少环节,氯化钾及复混肥从出厂(或口岸)到零售环节顺加的综合经营差率原则上不得超过7%”。中国钾肥市场从源头到终端不超过7%,真是打死都不信,只要打不死都没人会信的。CCTV有一期《经济半小时》谈到,有几个大企业每吨进口钾肥的利润以四位数计,如果真正做到7%,那是肥之大幸、民之大幸、国之大幸,难怪该委声色俱厉、口气罕重地强调:“严肃查处氯化钾及复混肥生产企业超过出厂指导价上限销售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氯化钾进口企业不执行决定的港口交货价格及浮动幅度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氯化钾及复混肥经销企业不执行规定的进销差率以及不履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制度等违法行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查钾肥价格,在某个时段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震慑和震撼作用的。很长一段时间,各大经销商观望心态相当浓厚,郁郁葱葱(当然不排除有些人理解为惜售),主动报价或者成交量都比较少。

  到了8月底9月初,市场上仍然给人货紧价扬的表象,偶尔有报价的,红钾还是主流5000元/吨左右,白钾主流还是5100元/吨左右,成交仍然清淡,一直清淡导致部分经销商耐不住寂寞了,9月中下旬上海港主流报价4800—4950,实际成交4700元/吨左右,白钾报价主流5000元/吨,实际消费成交4800元/吨左右,很多以变现为主。.到了9月底,新的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在市场上发生了作用,一些经销商对后市很不看好,4500—4600元/吨的俄红钾遍地皆是,不过主流报价还在4600—4800元/吨.。当时接到最多的电话就是“照顾你一点钾肥”“帮忙出点钾肥”“资金紧张想走点钾肥”诸如此类的大同小异的说法,其实说一千道一万,一言以蔽之,大家对后市都不看好,都在竭力想扔掉手里的烫山芋。

  国庆黄金周过后,几家大公司还在硬撑着进口钾肥市场,进口红钾主流报价4500—4700元/吨,白钾主流报价4900—5000元/吨,我知道真正俄红钾成交的有4000元/吨,量还不大。到了11月中下旬,化肥市场一片颓势,连云港等港口几乎没有报价,山东一些港口主流报价4100—4300元/吨,白钾主流报价4500—4700元/吨,烟台港口有3800元/吨及以下俄红钾成交。12月上旬,化肥市场的不景气同样打击与冲击着钾肥市场,各大港口主流报价红钾硬撑在“4000元/吨”大关,镇江港有3500元/吨成交的,白钾硬撑在4300元/吨及以上,同样有戳破4000元/吨成交的,到了鼠年底的时候,各种报价已经都没有代表性了,几家大公司还在报3800—4000元/吨,白钾4300—4500元/吨,而红钾报价已经出现3300元/吨的了,白钾报出了4000元/吨的价格。农历过年前,连云港港口红钾有了3200元/吨甚至更低成交的,约旦白钾有3600元/吨甚至更低成交的,据了解最低价可能出现在江苏镇江港口,俄红钾2920—2960元/吨成交,量还比较可观,看来人们对2009年的主流经济形势、化肥市场都没能充分看好。大半年的进口钾肥报价都有点迷糊。

  可是啊,牛年春节一过,老赵代表中国农民讲了一句“不差钱”,让进口钾肥市场再掀狂浪,大年初八,尝试报价4000元/吨;大年初九,几乎所有港口进口红钾都报4100元/吨了,好几家大公司都在放风要调到4300元/吨,甚至进口俄红钾有人挂牌4600元/吨,并且表示这个价格还是低于成本要赔钱的,就是这么几出“不差钱”的表演,进口钾肥市场几乎成了“山寨肥市”,实际成交价要低得多。

  大家知道,化肥人最悲哀的是什么?既不是老赵说的“人活着,钱没了”,也不是小沈阳说的“钱没花完,人没了”,而是我们说的“仓库里空无一粒进口钾肥,进口钾肥却大涨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