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药原药进入自我修复期


  2009年开年,国内农药原药市场仍然没有摆脱“产品跌价、市场观望”的低迷行情。早在去年11月份,各农药原药生产厂家就不断接到询价电话。可第一天报出的价格,隔不了几天,就不得不跟着市场上其他人报出的低价重新调整。对于原药生产厂家的销售来说,十天八天就得调整一次报价已成为必须的一个流程。尽管原药价格一再下跌,但原药市场仍然冷清,鲜有人问津。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制剂复配厂家,对市场都缺乏信心,持币观望的氛围非常浓厚。

  尽管如此,但业内不少人士对2009年的农药原药市场仍是颇有信心的。2008年农药原药市场经过了市场崩溃的恶性循环:价格无理性上涨——市场平衡崩溃——价格超幅下跌。虽然目前还是价格超幅下跌,市场低迷,但行业必须认识到:市场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下一步应该是进入自我修复的良性循环了。

  五大原因造成低迷

  农药原药价格为何一再下跌?经销商和制剂复配厂家为何持币观望?市场为何如此混乱?以下几个原因不能不引起关注。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了国内农药工业。国内传统意义上的农药消费淡季从9月开始,而此时又恰逢金融危机,农药产品出口受到极大限制,造成农药企业的产值、销售额双双下滑。出口受限、供需失衡、增速放缓等现象,对农药原药的消费增长构成了相当大的制约,必然导致原药价格下跌。

  其次,上游原料价格大幅跳水,直接导致原药价格下跌。国际原油价格冲高回落,带动农药生产所需的原料价格也大起大落,企业处于被动状态。比如大宗化工原料黄磷,云南省自2007年四季度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以来,黄磷企业基本停产;2008年1月份,贵州、四川等省受雪灾天气影响,电力供应紧张,黄磷企业也基本全部停产。因此,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黄磷价格暴涨,短短一年间,黄磷价格由最初低谷的1.03万元/吨涨至2.4万元/吨甚至更高,而到2008年11月份已跌至1.2万元/吨。再比如硫磺,2007年年初主流价格800元/吨,到2008年6月上旬,竟然涨到了5800元/吨左右,涨幅高达600%~700%,以同比超5倍的涨幅领军所有化工产品。而到了2008年12月底,进口硫磺的主流报价已跌至600元/吨以下,本地固体硫磺报价也只有630元/吨左右。其他上游化工原料,如液氯、甘氨酸、二乙氢氨、多聚甲醛等价格均大幅回落,直接加剧了农药原药品种价格下跌的进程。

  第三,农药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生产。最典型的莫过于草甘膦原药的无序竞争。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该原药生产装置规模已超过75万吨。2008年下半年,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放缓、草甘膦上游原料价格跌落、大批新建装置投产,草甘膦原药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原来阶段性的供不应求一下子转变为供远大于求。再加上下半年上游化工原料的大幅跳水,让很多原药生产厂家措手不及。产品大量积压,价格大幅下降,利润大幅下滑,使一些企业不得不吞下自酿的苦酒。

  第四,部分原药生产厂家割肉抛售加剧了市场混乱。2008年农药市场比较低迷,农药销量缩水。有统计数据显示,杀虫剂销量比往年减少20%左右,杀菌剂销量比往年减少10%左右,除草剂销量与去年持平,估计2008年农药用量总体比2007年下降10%左右。有的企业因库存原药积压过多,大量资金被占用,急于变现,只好忍受割肉之痛,贱卖产品。原药生产企业本想在新一年开车生产之前回笼一些资金的,可收效甚微,不仅损失了一部分利润,更严重的后果是直接加剧了原药市场的混乱。

  第五,经销商及制剂复配厂家持币不购慌了人心。“买涨不买跌”这一经济规律是买家的普遍心理。原药市场也是一样,越是跌得厉害,大家越不敢买进。越跌,观望的心态就越重。

  市场走势究竟如何?

  现在主要是业内对农药市场后期走势看不清楚,因此才不敢下手购买,并不是没有实际需求,也不完全是产品价格高低的问题。那么农药市场的走势究竟怎么样?农药原药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吗?原药市场的这种混乱局面还会持续多久?2009年农民用药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国际上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纷纷出台,国内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也日渐明显,草甘膦在2008年底迎来了出口退税率调高至9%的利好政策,农药出口限制将有所松动,农药工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将越来越小。再者,一些常规产品,因为竞争激烈,本来利润就很薄,比如杀菌剂福美系列产品,已跌至三年来最低水平,这类产品,价格下降的空间已很小,厂家考虑的只是走个量,作一些综合平衡。还有就是,一些用药较早的品种如氟乐灵、噁草酮等,因季节较紧等原因,近阶段的价格已基本定型,上下浮动的空间也已不大。

  受上述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预计,目前主流生产厂家生产的一些主流原药品种价格近阶段不会再发生大起大落,原药价格在近期内或将保持相对稳定,原药市场的混乱局面也可望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当然,受去年下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不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药原药生产厂家不敢开足生产,经销商及制剂复配厂家也基本没有淡储,因此,今年农民用药在某些产品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总体农药市场有望良好运行。             (中农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