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08年的化肥市场,这一年磷复肥行业历经了太多的困难。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贵州、安徽、云南等主要磷复肥企业在电力供应、原材料及产品运输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年中,磷复肥行业受到从未有过的高关税调控,出口受阻库存积压被迫减产;9月以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硫磺价格大幅跳水,更是给大型磷复肥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全行业亏损高达155多亿元。
然而,就在这样艰难的市场环境下,2008年开磷集团的磷矿石和高浓度磷复肥产量还是创造了企业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全年累计生产优质磷矿石380万吨,同比增长20.67%;生产高浓度磷复肥136.29万吨,同比增长13.95%。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比上年增长42%;利税9.2亿,比上年增长120%。企业业绩能有如此幅度的增长,开磷集团在行业内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寒冬中,2009年磷复肥行业的形势还是十分严峻,开磷人做好了迎难而上的准备,他们相信危机中同样蕴涵着机遇。
以文化强根基
在前不久召开的开磷集团三届五次职代会上,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屈庆麟向全体职工指出,步入充满挑战的2009年,只有客观冷静,才能从容应对。要从变化中捕捉发展机遇,要在逆境里培育有利因素。近年来,开磷集团已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基本实现了在“做强中发展,在发展中做强”的目标,集团公司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开磷集团已经有一支敢于胜利、勇于进取的职工队伍。正是有了这样一支职工队伍,在50年发展历程中,开磷集团从化学矿山的“三阳开泰”走进了磷复肥行业的“四大家族”;开磷集团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国主要粮棉产区的营销网络和一批国际市场合作伙伴,“开磷牌”高浓度磷复肥已成为磷肥市场的高端品牌;开磷还具有矿肥矿化结合的优势,具有磷煤化工产业配套的优势等等。但更主要的是开磷集团有被广大职工和客户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开磷人有50年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积累的经验,有“负重攀越,勇往直前”的开磷精神和强大凝聚力。开磷人有信心有勇气、有决心有实力,在困难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无限风光在险峰”。
有一种观点,企业发展一年靠领导,五年靠战略,十年靠文化。这种观点不无道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软实力”,有文化的企业未必都成功,但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只会适用于一段时期,它会随着企业机制、体制和运营模式的转变以及企业核心管理者更替而随之变革,而企业文化却是企业发展自然积淀形成的意识层面的精神产物,是企业矢志不渝地继承和弘扬的灵魂所在,也是企业永恒不变的管理哲学。
从过去身居深山、只能生产单一磷矿石产品的老矿山企业,到如今的矿肥矿化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50年的风雨砥砺,半个世纪的传承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磷文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开磷集团新的班子对开磷文化赋予新的、更具时代特色的丰富内涵。 “开磷文化是为集体谋利益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董事长、党委书记屈庆麟同志多次强调,“要将职工队伍思想建设融入到开磷文化的宣传教育中去,用‘做强做大开磷’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用‘负重攀越、勇往直前’的开磷精神鼓舞斗志;用‘忠于祖国、忠于开磷、孝顺父母’的职工素养引领开磷风尚。”这正是开磷文化的精髓。
开磷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开磷发展依赖优秀的开磷文化来支撑和导航,用开磷文化打造开磷品牌,用开磷文化树立开磷信誉,用开磷文化传播开磷形象,用开磷文化提升开磷竞争力。建设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开磷文化,开磷发展就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开磷文化在弘扬开磷精神、提高职工素质、树立开磷形象、增强开磷凝聚力等方面,正在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这种精神力量,正在实现无形的管理、约束和引导,产生凝聚力,为开磷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持、精神动力、舆论引导和文化支撑。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用理想信念武装起来的团队是永远打不垮的,开磷集团就是这样一支令人瞩目的团队。
开磷在努力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以“良种良肥良法”的造血式扶贫方式,对口帮扶了贵州省水城县金盆乡两个重点贫困村,使当地农民实现科学种地,并使用开磷自产磷酸二铵,使每亩单产提高一倍,解决了温饱,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当地农民的整体富裕。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开磷集团及全体干部职工家属及时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捐款达600多万元,为使灾区人民早日恢复生产,还向灾区农户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开磷优质化肥。
强化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凝聚力;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这些都让开磷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具有了迎战一切困难的实力,距离打造百亿元企业、百年企业的目标已越来越近。
用诚心赢市场
在开磷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开磷人做事讲诚信,做人讲感恩。正是因为这一点,开磷长期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开磷也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对开磷的认同。
从2007年底到2008年初,国际市场磷铵价格高涨,出口利润丰厚,国内很多磷铵企业纷纷放弃国内市场供应,选择大量出口。而开磷集团并没有受国际市场高额利润驱使,而是选择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换取了开磷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广大忠于开磷的中小经销商朋友们的支持,最大限度满足了对他们的供货需求,使他们能顺利渡过难关。开磷集团2007年的出口磷酸二铵为40万吨,2008年仅仅出口了1.6万吨。可见开磷着眼国内市场、帮助忠实客户的决心之强。
开磷集团的这些举措,经销商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在2008年年底的一次开磷终端用户座谈会上,来自内蒙古鄂伦春旗的一位基层经销商深情地说,在国内磷铵产品大量出口的时候,开磷集团能够如此重视终端的经销商和用户,确实让人感觉很温暖。她讲述道,2008年年初国内化肥行业受到雨雪冰冻灾害、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和出口高额利润的影响,国内磷铵产品非常紧缺,当时她担心开磷产品是否能够及时发到她所在的边陲小镇,后来当货物如期足量发运到当地的时候,她们公司上下一片雀跃。
在那次会议上,另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经销商在谈到与开磷的合作时称赞说:“2008年年初化肥价格暴涨,很多生产厂家迫于经营利润都不守信了,经销商已经打款的,货物也不一定能兑现。但是开磷集团的表现则完全不一样,兑现了我全部的货物。到了2008年下半年化肥市场开始疲软,化肥价格逐步走低,而我是在很早的时候就给开磷打了货款,如此一来,我将要蒙受巨大损失。但让人尊敬的开磷集团没有让我承担过多的风险,他们决定对我进行保底销售,让我避免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讲述之中,无不透露着对开磷集团的感激之情。
开磷集团副总经理廖慧向在场的经销商表示,开磷集团不在乎经销商经营规模的大与小、拥有资金的多与少,而在乎经销商对开磷、对开磷品牌的忠诚度。当市场价格急剧变化时,开磷不会让经销商吃亏,更不会让开磷忠实的经销商吃亏。开磷会努力帮助每一位开磷经销商健康成长。开磷人做人做事过去是怎么做的,现在也会怎么做,将来还会做得更好。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开磷集团一定会始终如一地用真材实料的优质产品,热诚周到的优良服务,为合作伙伴保驾护航。
在那次用户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表们纷纷表示:从选择做开磷集团产品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和开磷集团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开磷集团好了,他们才能好,开磷集团壮大了,他们才能发展。有经销商表示,市场无情人有情,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需要经销商与开磷集团同心同德,不离不弃,要把开磷集团的产品当成自己个人的事业来经营。甚至有经销商表态,即使2009年的销售形势再不好,即使不要经营利润,他们也要和诚实守信的开磷人共渡难关。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开磷的一分子,要和开磷集团同呼吸、共命运。
厂商之间如此协同一心的深情对话背后,一定是在长年的业务合作中,开磷人给予更多的基层经销商贴心的服务与坚定的支持。开磷集团的诚心付出,换来了与经销商队伍的相互信任。目前,开磷产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的不少地区已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在2008年底、2009年初这段市场低迷期间,开磷集团磷铵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2009年1月份,开磷集团累计生产化肥产品12.22万吨、为月计划的106%,生产磷矿石产品33.75万吨、为月计划的120%;销售化工产品13.79万吨、为月计划的110%,销售磷矿石产品34.15万吨、为月计划的121.11%,实现了牛年生产、销售“开门红”。
8年前的这个时候,面对困境,开磷拉开了内部过渡性改革的大幕,以屈庆麟为董事长的新一届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带领职工三步跨越,创造了开磷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8年再造了10个开磷。8年后的今天,开磷也正以企业文化为动力,以市场营销为龙头,强化管理为根本,以人才强企为支撑,用信心稳定市场预期,用诚心共克时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