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湖南省宁远县太平村800亩优质脐橙园春梢嫩绿,在微风摇曳的绿色海洋中,果农们在施肥、抹梢、施药,乐哈哈地忙乎着。
老支书肖如成向笔者介绍说,2004年,宁远县联社九嶷山信用社推出了“村保”农户信用贷款,在太平村种下了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大调整的“试验田”。太平村有800亩挂在山腰上的梯田,村里有意通过村集体组织将这分散在300户农户手中的承包田按每年每亩300斤稻谷租回来,然后,由村里统一规划,统一建园,整块承包给有经验的专业户种植脐橙,但苦于没资金配套,于是,村两委将报告送到了宁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九嶷山信用社。
该社对这株产业调整的“幼苗”加倍呵护,考虑到承包人多数无抵押物的实际情况,与村里协商推出“村保”贷款,一次就向10多户果农发放了30多万元信用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该信用社的同志还通过多方协调,请专家到该村举办了10多期农技培训班,提高果农的栽培技术。2007年脐橙试果,一部分农民富起来了。村民梁全茂承包果园50亩,2008年产脐橙12500公斤,每公斤均价3.4元,产值4.2万余元,种果让他一举甩掉“贫穷帽”。
怎样发挥基地效应带动全村人共同致富呢?九嶷山信用社的同志们通过深入调研、找准特点,帮助该村确立了“山上种树、山腰种果、山下兴粮鱼”的发展思路,同时制定了兴“一品”带动“多品”的信贷扶持策略。信用社的同志与村两委形成共识,以村里的3000亩经济林为“担保基金”,提高“村保”贷款的授信额度,使村民们扩大生产规模不愁资金,用贷款办事业就像取自家存款一样方便。在信贷力量的推动下,因建脐橙园而“失地”的300农户家家开始了再创业和再就业,劳动力不赋闲,收入年年长。
村民毛明胜,土地出让后丢下锄头当起了老板,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办起一家竹器加工厂,去年创产值100多万元。目前,全村兴办竹木加工厂20余个,仅此一项就安置劳力100余人。土地流转使这里的乡亲们再也不被耕种自家“一亩三分地”所拖累,个个甩开膀子奔“钱”程,有的举家外出务工、经商,有的成了种养大户,有的就地就近搞农产品加工或当上了农产品销售经纪人。
村民肖光生前后对比,深有体会地说:“从前我耕种2.8亩责任田时两头忙,农闲外出务工,农忙返乡种田,有一年 ‘双抢’超了假,被老板扣了一月工资不说,岗位也被人占了,重新找工作还误了抓钱的时间,土地流转后自己和爱人一起到广东打工挣钱,去年责任田租金800多元加上全家人务工收入,比自己耕种那二亩田时增加收入4000元。多业发展让全村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2008年该村人均纯收入3200元,比上年人平增收132元。”(樊期友 冯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