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晚,总社声像中心拍摄的影片《乡村婚礼》在CCTV6播出。看完之后感想颇多,故事主线清晰,人物性格鲜明,矛盾突出,细节感人,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新景象,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康家庄的专业合作社建设和新农村的风采。
我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专业合作社能有效组织农民,实现了农业增长方式的新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影响和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日益显现。一是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单靠政府号召、行政手段推动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生产,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农业规划难落实;二是生产经营方式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导致生产大起大落,农民增收难到位;三是产销脱节,中介服务跟不上,农业生产物耗大、品质低,农业效益难提高。
首先,合作社是农民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农民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其次,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一条龙服务,产前统一引进良种、统一供应农资、统一育苗,产中统一技术指导,严格用质量标准规程进行生产管理,产后统一组织销售;第三,合作社往往与龙头企业或者超市等签订合同,先拿订单后生产,并确定最低保护价,实现了以销定产。
二是专业合作社能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开辟了农民增收新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本地主导产业兴建,同时在服务主导产品生产中推动主导产品向主导产业迈进。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市场优势,用利益联结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各类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在提高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上狠下功夫,有力地推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广泛收集、分析、筛选市场信息,为社员推荐或直接参与组织实施增收致富项目,不断开辟收入渠道。此外经营好的合作社,农民不仅在生产环节创收,还可以获得二三产业返利,或直接参与二三产业经营管理分红。
三是专业合作社壮大自我发展实力,打造了农村文明新风尚。
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的地方,农民和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强,乡风文明程度都比较高。究其原因:一是农民都有自己的创收门路,都在全力发展特色产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迷信、赌博、吵架;二是合作社根据需要,反复对社员进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社员专业技能,从而带动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三是合作社为了提高经营能力,对内对外都十分强调合作精神和诚信守约意识,这些宣传教育对提高农村精神文明程度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