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家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发源地——重庆市石柱县的田间地头,常常能看到那样一群身影:那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主任兼石柱县辣椒行业协会会长谭云宜带领着一班人,积极领办专业合作社、开拓为农服务的一片天地。
2006年12月,谭云宜从镇党委书记调任石柱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在供销合作社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谭云宜带领石柱县社连续两年在全市供销合作社考核中被评为综合特等奖和合作社带动农户奖,谭云宜也受邀出席了全国总社行业协会工作会并作经验发言,还当选为中国流通经纪人协会理事。
如今在石柱,只要谈到辣椒产业,谈到专业合作社,社会各界都必然提到供销合作社,可以说,供销合作社就是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服务“三农”而深入人心的。仅以2008年的辣椒产业为例,谭云宜就聘请了辣椒技术人员169名,支付工资118.3万元,使用培训经费达39万多元。为全县44个辣椒专业合作社培训椒农36.4万人次,从而提高了椒农的种植水平,增加了单产,提高了品质。同时,县社还安排农资公司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需要的物资实行送货上门,按成本价供应;对缺资金的农户由专业合作社赊销垫支。仅2008年,就向专业合作社垫支种子、肥料、农膜等物资折价达300多万元。截至2008年底,石柱县新组建专业合作社依法登记注册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0%,重新转登记的专业合作社占全县专业合作社总数的80%。
2008年全县辣椒经营与全国辣椒市场行情一样,处于历史最低谷,辣椒专业合作社销售不畅,特别是干椒库存积压过多,仅三红、悦来、龙沙、大歇等专业合作社就积压干椒近600吨卖不出去,而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社缺乏流动资金,加之2008年县辣椒面积增大、产量增加,因而收购辣椒资金十分短缺。针对这一情况,谭云宜积极协调金融信贷部门,在短短的3天之内为23个辣椒专业合作社解决收购资金1200万元,及时缓解了各辣椒专业合作社收购资金困难的压力。
全县辣椒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之间,一个时期因利益相互扯皮的事时有发生,谭云宜便以辣椒行业协会会长的身份对其分析协调,解决合作问题,最终达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他狠抓“三大工程”建设,强力推进专业合作经济大发展——
“上档升级工程”。他针对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在服务功能、带动面、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入各合作社耐心帮助、细心指导,让他们在组建、运作、账务、管理方面达到了规范建社的目标。目前已拥有注册资本金上千万元的专业合作社2个,上百万元的专业合作社有5个。
“标准化基地建设工程”。通过创新发展机制,研究生产发展模式,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努力搞好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县有61个专业合作社参与了土地流转经营,各专业合作社采取“承包、租赁、代耕、土地入股”4种土地流转形式,建起了专业合作社自己的基地36000亩。
“延长产业链工程”。他积极引导各专业合作社在加工方面进行开拓和尝试,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创造了自己的品牌。如枫木莼菜专业合作社研制生产的“山之莼”牌系列产品,畅销全国,远销韩国、日本;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土家乡菜”加工坊加工的干椒、泡椒和鲊海椒等系列产品,获QS认证,产品畅销重庆、成都、武汉等地;味之源辣椒专业合作社加工生产的“石柱红”辣椒系列产品和醋、酱油、腌制菜等系列产品十分走俏,很受消费者喜爱。
记者发现,不管是在县里的相关场合,还是在市里的招商、产品推介会、项目评审会,以及全国总社组织的国际国内商务活动上,几乎都有谭云宜的身影。重庆市人大代表、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曾经多次在汇报工作和对亲朋友摆谈时这样说道:“我的产品、我的专业合作社能够有今天的规模和知名度,全靠供销合作社班子的帮助,与谭云谊主任的真心服务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