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4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挥龙头作用 搞活农村流通
——记江苏省徐州黄淮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渭明

  江苏省徐州黄淮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始建于1997年10月,占地面积290.5亩,经营设施16万平方米,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多业态、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2007年市场成交量和交易额分别达到30亿斤和31.6亿元。市场下设果品、蔬菜、干果调味品、粮食、水产品、种业、禽蛋、仓储等八大专业市场,交易范围覆盖淮海经济区19个地(市),并辐射到全国大部分省、市,在农产品集聚分销以及促进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出口和城乡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

  作为江苏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他们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把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落实。

  该市场多年来深入农村第一线,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科学引导,为农户提供优质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一方面公司自身培育农产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鼓励市场经营户到异地开拓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与之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市场的龙头带动,至2007年在周边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180多家,带动农户20万户,基地面积86.2万亩,户均增收2,000多元。

  市场还发起成立了果品流通协会,把分散的农户联结起来,有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市场还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市场开拓意识的农产品运销大户、农村经纪人,强化了市场和基地的产品信息联系。目前,经纪人队伍已初具规模,到2007年已达60多支,近3000人。

  市场通过加强与农产品产区、国内外批发市场、广大农民和经纪人的联合合作,形成了下连基地和农户,上连市场、超市、商场和宾馆的顺畅渠道,改变了单纯的物物交易、现场交易的运作方式。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农产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净菜配送和果蔬存储、加工业务,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农副产品的安全、质量也备受人们关注。市场先后添置了气相色谱仪、RD—410快速检测等设备,制定了市场质量管理规定,并与客户签订进场经营放心水果承诺书,又应客户要求及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与此同时,严把进场关、检测关,对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采取禁止销售、就地销毁等措施。通过检测,也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管理、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意识。市场在加大检测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波兰、苏丹、泰国等国建立了贸易往来,把国内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为实现和农村、农户更有效结合,市场采取很多措施推进信息化建设。他们深入基地实地调研,广泛收集产销信息,对各个不同基地农产品经营品种、面积、上市量、上市时间及经纪人进行收集归档,建立档案资料,并输入微机管理,确保第一手资料和招商的及时性。他们还充分利用其在淮海经济区和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召开特色商品新闻发布会,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2003年5月,市场成功举办了新沂市瓦窑镇“润友”牌洋香瓜新闻发布会,提高了该镇的知名度,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市场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与国内大型农业网站和国内大型批发市场实现联网,互传信息,将交易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到农民手中,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增加了农民的交易信息量,提高了交易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减少异地盲目交易。

  业态升级  创建绿色市场

  连锁、配送、代理等流通方式规范、便捷、成本低,在发达国家目前已经成为商品流通的主流模式。黄淮市场也未雨绸缪,积极着手对传统的批发市场业务和功能进行改造和提升。

  强化市场服务功能,建设现代化加工、配送中心。在交易、信息、结算等功能之外,利用市场客户多、业户多以及集中千家万户需要的优势,努力完善信息、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各方面的服务,使市场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加工中心和物流中心。

  探索新型交易手段和交易模式。尝试发展拍卖、电子商务等先进的交易手段。公司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向生产和零售延伸,构建物流配送、拍卖、电子商务三大平台,促进市场业态升级。

  创建绿色市场,造福千家万户。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他们将进一步加大检测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关;组织专人检查落实《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标准;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在全市场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