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华夏大地已进入耕牛遍地走的春播美景。棉花种植也已陆续展开。今年由于农资价格大幅走低,棉花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在记者的采访中,春播前的棉农已经收拾好去年植棉收益减少的失落,对新一年的棉花生产和收益开始了新的期待……
今年棉花生产成本下降
受金融危机影响,当前的农资价格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直接降低了今年棉农的棉花生产成本。虽然今年棉花生产成本下降,加上棉花良种补贴的全面覆盖,我们有了期待棉农增收的理由,但是棉农增收还受到产量、籽棉销售价格等其他因素制约,棉农的增收路仅仅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国家政策为棉花生产护航——
根据农业部最新调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明显减少,国内市场棉花需求减弱,价格下跌。去年棉农出售籽棉的价格创下近6年来新低,而去年农民种植棉花的时候,生产资料价格比较高,这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显著下降。今年棉花意向种植面积7660万亩,比上年减少970万亩,降幅达11.57%。棉花生产面临严峻形势。
为了稳定棉花生产,国家今年加大了棉花良种补贴的政策力度,补贴资金达到13亿元,比上年增加8亿元。补贴的省份由去年的8个省,增加到今年的25个,补贴的面积由去年的3333万亩增加到今年的全覆盖。此外,今年农业部在优势区域内安排了200个棉花高产万亩示范片,集中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促进棉花高产。
成本下降带来增收希望——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我国棉农的棉花收益受损,大大降低了今年棉花种植的积极性,但同时,一直蔓延的金融危机,使得今年棉花生产成本出现大幅下降。棉花生产成本包括农资价格、种子价格、人工成本、土地承包费、拾花费等,其中农资价格是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而今年我国农资价格的下降,直接降低了棉农的生产成本。
在棉花生产中,尿素和二铵是使用量最多的化肥,据统计,今年我国尿素价格为1800元/吨,较去年同期的2000元/吨,下降200元/吨;二铵为2600元/吨,较去年同期的4500元/吨,下降1900元/吨。
如果细算棉花的种植成本,农资零售价格的下降能更直观地体现棉花生产成本的下降。目前,肥料价格跌幅最大,尿素每袋8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降幅在25%—30%;碳铵每袋36-38元,同比降幅15%左右;农膜每斤6.5-7.0元,同比跌幅约5%;农药价格也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因品种不同而各异,多在5%—10%之间。棉花种子价格降幅为15%—20%。
在棉花种植中,二铵是使用最多的化肥,亩均使用量在50公斤以上,而今年二铵价格的降幅为42%。由上可见,除去人工成本,今年棉花种植成本将较去年大大降低。
如果说,去年农资价格上涨导致棉农生产成本居高,是棉农收益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今年棉花生产成本下降,将给棉农增收带来希望。
祃开伯的棉花账
河北省东光县秦村镇大祃口村的祃开伯,一家五口人,在当地算个小康之家。家里20亩地全部种上了棉花。2008年棉花丰收,亩产量(籽棉,下同)在500斤以上,一共收了一万斤籽棉。今年正月十四,他以每斤2.39元的价格卖给了轧花厂,卖了2.39万元。刨去成本,净收入大致在9800元左右。
成本集中在雇用人工、农资等几项开支上。这两项成本大致在15000元左右。祃开伯家附近有条小河叫章卫新河,河对面就是山东。雇工绝大多数是来自山东的妇女。平时棉花管理时一个工一天20元,摘棉花时一个工一天30—40元。雇人总共开支3000多元。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农资开支约12000元左右。其中种子是自己家开的农资店里卖的,质量有保证,价格就是进货价,可以节省一部分开支。化肥一共要用5吨,和其他种棉大户联合进货,价格也有优惠。农资成本占了总收入的50%以上。农机具都是自己逐年置办的,投入不计入成本。祃开伯的妻子负责棉花种植管理,其人工不计入成本。
祃开伯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23岁刚结婚。为了操办儿子的婚事,两口子在正月十四把棉花一次性卖了,但是卖的价格不是很理想。其实等一等,还能卖到2.6元/斤,甚至更高一点。比如3月底的棉花收购价格就到了这个水平。
今年祃开伯家还要种棉花,目前正在平整土地。刚娶了儿媳妇,祃开伯心气正盛。儿媳妇带来的嫁妆是一台新买的拖拉机。刨去国家给的大型农机补贴,亲家还花了9万多元。祃开伯说亲家还要买台联合收割机,为了今后两家方便。
祃开伯希望今年籽棉收购价格能稳定在3元/斤。如果能稳定在3元/斤,人工、农资成本,就可以基本消化掉,净收入就能多一些。
他还反映,当地尤其是附近山东境内的小轧花厂太多。利津县投资上千万的大轧花厂有七八家,投资在100万左右的一家挨一家,多的没法看。小轧花厂基本上没有纺织厂的订单,利润没有保障,只能拼命压低收购价格。小轧花厂的投机行为扰乱了棉花收购市场秩序,将棉花收购价格拉了下来。
他对现行的棉花良种补贴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该直接给棉农补钱。补贴的种子,价格倒是低,但质量差,不能保证棉农的收入,国家应该让棉农自主选择棉种。他还建议,大农机使用的柴油能否搞点议价,对有上吨需求的客户送货上门;肥料的价格也需要国家很好地控制一下。
祃开伯自己家有个副食店,如果没有上学、盖房之类的开支,这个副食店养家没问题。祃开伯还会修理农机具,一年下来也有个3000元的收入。自己的农资店也就是为了自己和亲友用农资方便,赚不了钱。比如一袋化肥100元来的,加个10元钱就卖了。祃开伯还有点其他方面的收入1000元左右。零七八碎的收入加起来,日子算是不错。
家里20亩地绝大部分是盐碱地,因为多年种植棉花,加上精心管理,盐碱地得到了改良。用祃开伯妻子的话说,好像盐碱地不那么碱了,好地也看着不那么好了。说到未来,祃开伯和他的妻子充满希冀。他们的女儿19岁了,在北京打工,每月收入800元,舍不得花,一年下来,能攒8000元。祃开伯说,这钱都给她攒着,等孩子结婚还得给她。如果今后几年的棉花能卖个好价钱,也许给女儿结婚攒的嫁妆钱就更有保证了,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意外的惊喜。
薄其维的棉花生活
山东德州利津县有个棉农叫薄其维,他家种了40亩棉田,自己家有棉田10亩,其余30亩是亲戚、乡亲包给他的。他的亲戚们看他身体不好,纷纷以较低的承包费把地包给了他。去年一亩地承包费250元,今年由于经济形势不好,承包费还要低一些。薄其维的棉田绝大部分是盐碱地,只能种棉花。薄其维是1988年毕业的高中生,在当地农村是文化人。他特别注重棉田的管理,也特别关注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市场信息。在当地,他不仅是个种棉大户,而且是个有文化的新型棉农。
去年薄其维家的棉花获得了丰收,打了21000斤棉花(籽棉,下同)。本想卖个好价钱,但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纺织企业出口受阻,市场收购价格和薄其维的愿望背道而驰。他早就听说棉花价格不会特别理想,判断籽棉收购价格会跌破2.9元/斤,但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糟糕。去年从9月初到中下旬,籽棉收购价格从每斤2.7元、2.8元开始直线下落,一直到2.34元甚至2元。
为了保险,薄其维的棉花是分三次卖的。第一次,2008年9月中旬以2.32元/斤的价格卖了8000斤。第二次是10天以后,以2.41元/斤试探性地卖了2000斤。第三次,元旦时一看大势不好,以2.42元/斤卖了11000斤。三次卖棉所得总收入5万元,雇工支出3600多元,农资支出,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以及浇地、播种产生的柴油支出17000多元。除去土地承包费用7500元,大致算下来的净收入在2.2万元。比起预期,少收入13000元。
其实,在去年8月底和9月底,各有10多天籽棉销售出现过2.9元/斤的价格,但没有抓住机遇。说到原因,薄其维认为一是由于当时对金融危机认识不是很清楚,二是自己身体不好,不能到大的轧花厂出售,只能卖给上门的小贩,一部分利润让小贩赚走了。不过,薄其维感到幸运的是,他没在跌破2元/斤时候出售,2.41元/斤是去年当地籽棉价格的市场常态。
赚是赚了,但丰产不增收。去年他在棉田上下的工夫最大,农资投入也比前年多,棉花长势真是好,平均亩产棉花超过500斤,有的地块亩产达到600斤,但收入却不如前年。
说到今年的打算,薄其维说因为传统种植习惯和盐碱地的限制,今年还要种40亩棉花,并没有因为去年收入不理想就少种。
薄其维建议国家以后给棉农的良种补贴改成直接补钱,以棉花种植面积多少为标准发到棉农手里。有的良种补贴给的种子,质量没有保障。去年周围有的棉农用的是良种补贴种子,但播种10天以后发现发芽率低,不到一半,不得不用其他棉种重新补种,否则损失巨大。他还希望政府能为棉农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县里电视台没什么有质量的为农民科学种田服务的节目,不是领导讲话,就是各种广告。现在棉农渴望学习种植技术,了解国家的各项涉农政策,观察国内棉花市场走向。薄其维说,去年棉花收购市场的价格一波三折,县里的电视台媒体什么反应都没有,真令人失望。
薄其维兴奋地对记者说,当地3月24日下起了鹅毛大雪。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他在勾画着2009年生活的新光景。高中刚毕业时,他身体就单薄,但为了家里的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干过建筑工地、煤矿等累活,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等病症。现在人到中年,再也干不了重体力劳动了,他希望继续经营好他的40亩棉田,让雪白的棉花给他的一家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