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汀县的汀菇在历史上是中国“四大名菇”之一。如今,在长汀县供销社食用菌有限公司,每天均有5部冷藏车装载40吨的食用菌源源不断发往厦门、广州、深圳、中山、珠海等地,并通过上海、深圳、厦门口岸出口日本、美国、新加坡、加拿大、印尼等国外市场。这是长汀县供销社推动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呈现出的喜人场景。
多年来,该公司坚持服务“三农”,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升为农服务功能,打造集生产、收购、加工、保鲜、销售于一体的股份制加工带动型企业,架起了一座助农增收的“致富桥”。
科技强农
以前,农民种菇基本上沿用传统方法,技术落后,产量不高,十斤木屑出产香菇不到一斤,导致林木资源消耗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长汀县供销社食用菌公司将如何发展食用菌作为重大课题。他们提出覆土地栽香菇的新技术,探索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引导菇农以草、棉籽壳、麦皮代替木屑,新开发出杏鲍菇、鸡腿菇、金针菇、白灵菇等30余种食用菌。
他们组织科技人员安排生产,落实种植计划,传授栽培技术,提供扶持生产资金,提高科技含量,保证产品达到标准化。目前,全县栽培万袋以上的食用菌专业户达2000多户,年产量6000多吨,产值8700万元。
服务助农
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周边地区的食用菌越来越集中到长汀县集散,每年都有数十家外地客商前来收购。为此,长汀县供销社食用菌公司筹集资金,建成保鲜库9个,库存容量1300吨,添置冷藏车2部;建成宿舍550平方米,安装闭路电视线路200余米,努力满足客商的生产经营和生活需要。
他们还成立食用菌配送中心,将全县10余部大小冷藏保鲜车集中调运,城乡货源统一调剂配送,做到当天收购,当日运送,准点发车,按时到达,确保菇农鲜菇不压库、不受损。人们在现场看到,几十名工人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在室外翻晒香菇,有的在室内剪切菇粒脚,还有的向冷藏库内搬运加工好的产品;三五部冷藏保鲜车正停放在公司院内,整装待发……
他们还以供销社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为依托,积极打造购销平台,一头连市场,一头接农户,为菇农架起了通往沿海地区市场的桥梁。他们经常组织营销能人座谈,挖掘市场潜力,拓宽购销路子,充分利用保鲜设施和交易场所的有利条件,鼓励营销能人和外地客商前来搞活购销市场。每当鲜菇上市,一支庞大的食用菌营销队伍就活跃在长汀城乡和保鲜厂等交易场所。
产业兴农
长汀县供销社食用菌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形成了一条国际与国内、沿海与内地的生产加工、保鲜冷藏、批发交易的农产品产业链。
他们还牵头领办“长汀县食用菌流通协会”,吸收会员,壮大队伍,该协会被省、市政府定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示范试点单位。2007年,他们与新桥远山鑫丰果菜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长汀县鑫丰果菜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集中起来,带动农户5500多户,每年助农增收5500万元。去年,他们又与福建高榕集团合作,在海拔较高的童坊、馆前镇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所产蔬菜全部出口到日本、韩国。
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被市、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授予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和先进单位,1999年—2001年被省政府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百家龙头企业”,2002年和2007年两度被龙岩市政府定为市级龙头企业,2001年—2003年、2004年—2006年被龙岩市人事局、市供销社评为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