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棉市“热”了 棉企需冷静

□ 本报记者 吉宝飞

  3月份,回升的气温传递到了棉花市场,棉花价格大幅上涨,棉市回暖。棉花期货价格累计上涨幅度达到13%,现货价格累计上涨幅度达到15%以上。如果从本年度棉花价格的最低点算,期货和现货反弹幅度分别累计达到30%和20%。收储导致棉市资源阶段性紧张,是棉花价格回升的主要原因。鉴于此,业内人士均看好后市,其中不乏当前棉市出现的惜售现象。

  现象——3月棉价大涨15%

  自3月份以来,棉花市场一改往日之势,价格缓慢回升,累计上升幅度都在15%左右,摆脱了将近一年的低迷疲态。

  据统计,截至4月13日,籽棉销售价格已由收储前最低价2元/斤上涨到2.6元/斤左右。国内棉花销售价格自收储计划推进以来持续上涨,特别是近一个月来棉价上涨1000元/吨左右,截至4月13日国家标准级(328级)棉花市场价格12394元/吨,较收储前上涨了1729元/吨,涨幅16.2%;郑州棉花期货近月合约价格12865元/吨,较收储前上涨1745元/吨,涨幅15.7%;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撮合交易近月合约平均价格12980元/吨,较收储前上涨2111元/吨,涨幅19.4%。

  原因——收储紧缩棉花供给

  3月份以来棉花价格大幅上涨除了与国际棉市回暖有关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本年度收储导致市场资源出现阶段性紧张,棉花市场阶段性供求矛盾突出。

  为了稳定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自去年10月份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三轮棉花收储政策,共计收储任务为272万吨。截至4月10日,2008年度三轮棉花收储网上成交圆满完成,其中新疆棉累计成交152.52万吨,内地棉累计成交119.64万吨。截至4月13日,已经质量初验入库217万吨,其中新疆棉123.7万吨,内地棉93.3万吨。

  具体分析不难发现,棉花价格走向上升通道还受棉纺企业的经营方式、供需变化和棉花进口配额三要素影响。

  经营方式降低存棉。本年度,因为棉花价格一直持续下跌,棉花企业都不敢存棉,多采取随加工随销售的经营模式;因金融危机影响,纺织企业由于出口形势不好,订单有限,也都采取随用随买的策略,使得棉花收购企业和纺织企业手中都基本没有存棉。

  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因为交售收储利润远大于销售利润,春节后,众多棉企忙于交储而无暇顾及棉花销售,随着纺织企业陆续复工,加上收储所占资源,一下子让市场资源紧张起来,纺织企业发现棉花采购十分困难,为此不断提高报价,于是推动3月份现货价格步步走高。

  棉花进口配额有限。据统计,2008年1月1日,国家发放89.4万吨棉花关税内进口配额,2008年15日和5月27日前后,国家分别陆续发放150万吨和110万吨棉花关税外滑准税配额,上年度国家累计共发放棉花进口配额349.4万吨。

  截至目前,本年度国家共发放89.4万吨关税内棉花配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市场资源大幅减少。纺织厂不仅国内棉花难以采购,有限的棉花进口配额使得棉花进口也难觅配额,这导致棉花市场现阶段内有效供给相对紧张。目前国内资源依旧紧张,同时新疆地区库存估计不超过80万吨,且由于铁路运输紧张等问题并不能在短期内大量进入内地市场。在此情况下,由资源紧张导致的现货棉价上涨可能将继续,整个棉市多头人气旺盛,这依旧是郑棉上涨的主要动力。

  政策——保棉农生产和纺织健康发展

  供需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会因国家政策的趋向而变动。国家发改委经贸司李槿一近日表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及根本原则是保棉农的生产稳定、收入增加;保纺织经营稳定、健康发展;要着力保证棉花市场供应,并立足于国内;对于后市棉花的收储、放储等问题,李槿一表示均有可能采取。

  发改委3月月报表示,4月1日开始,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再次提高一个百分点至16%,大部分纺织企业认为此为一项长期利好政策,但短时间内国际需求难有明显增加。目前,纺织品市场仍持续低迷,纱线等价格依然难以上涨,原料价格上扬加重了纺织企业经营压力,纺织行业走出低谷尚需时日。

  当前正值棉花播种时期,国家政策趋向都将围绕维持棉花播种面积展开,棉花价格回升,可从一定程度上支撑棉花播种面积。当棉花播种面积落定后,国家的政策趋向便走向保纺织经营稳定、健康发展和立足国内,保证棉花市场供应。

  从上可见,国家不支持过度上涨的棉价而增加纺织企业成本。从支持纺织发展角度看,后期国家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发棉花关税外滑准税进口配额、加快新疆棉入关、抛售收储陈棉等,以增加市场供给,稳定棉价,降低纺织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建议——顺势销售莫囤积

  纵观来看,近期郑棉期价的上涨主要由于现货资源的有效供应不足,而非真正需求的拉动。现货价格大幅上涨,棉花企业欣喜的同时不免产生惜售心理,很多棉花贸易商期待市场更好价格。从长期棉花市场资源看,对当前棉市形成利空。据业内人士推算,当前国家棉花储备总量达到400万吨以上,关税外棉花进口配额也是扩容棉花资源的一张王牌。这些都是棉市的隐性供给。

  当前的棉价上涨是价格理性回归,12600元/吨是国家收储价格,也是国家认可的棉花价格,如果棉花价格上涨过度,国家必然采取宏观措施进行调控。建议有库存的棉花企业和棉花贸易商顺势销售,杜绝囤积居奇和赌博心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