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4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第四章 标准革命 科技领跑


  八马初制厂之做青工序。
  八马龙门加工厂全自动化生产线之拣杂工序。
  八马审评团队。

  中国有8000万茶农,近7万个加工企业,年产量突破100万吨,但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几乎没有。以全国最大的茶叶大县安溪为例,茶农70万,茶商7万之多,加工企业600多家。其中获得福建省“安溪铁观音明星企业”有4家,就其市场占有率来讲,也只是区域性的品牌。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加工、销售,难以做大规模。英国立顿红茶之所以风靡全世界,标准化就是基础。在经过对国内外市场深入分析,与国际茶业巨头全方位对比之后,王文礼在八马茶业引入了标准化概念,率先在中国茶界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惊天动地的标准化革命。

  茶业综合标准化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市场,而一流的企业则是做标准。

  王文礼曾有这样的创业语录:“茶叶要实行的,就是像家禽畜肉、蔬菜一样经过事先加工处理,并包装好的标准化,而且应该更加容易,这种事情一定要有人先去做。”不少企业包括茶商的资本积累,都是从销售渠道开始取得第一桶金。因为茶叶进入门槛低,只要有销路,赢利就快;而搞基地、做标准,周期长,投入大,一般企业是不做的。1993年,“八马”开始建厂的市场定单来自日本,跟国际接轨是“八马”标准化的原动力。王文礼认为,茶叶要做大做强,没有基础、没有标准就如同高楼没有根基,而标准化的源头就在于茶树种值。

  茶叶的品质与茶青密切相关,“八马”的品质从原料抓起,从种植着手。投资建立基地,实现品种良种化、茶园基地化,基地生态化,技术规范化,建立了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记录备案制度,形成了完善的可追溯的安全生产体系。

  管理标准化。“八马”一体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人才的引进、培训、使用、管理、选拔制度。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标准;把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落实到具体岗位(或部门);明确各部门的工作标准和员工的工作范围、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加强电子高新技术的运用,提高综合管理水平,通过建设高效率、高水平的团队来带动企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生产标准化。“八马”的工厂分为初制和精制两部分。茶叶的采制严格按照传统的生产工艺,遵循茶叶的生产规律和自然环境,依照技术标准进行加工。成茶等级按照国家标准样分类。为保证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及每个产品的高优质化,“八马”引进国内最先进的乌龙茶生产设备,在龙门建立目前亚洲最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包括筛分系统、烘干系统、除杂系统、吸尘系统、匀堆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品质标准化。“八马”自行研究制定出了全套目前国内最为严格的、高于国家标准和出口标准的八马茶叶标准。对产品的规格、质量分级、技术指标、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检验规则、包装、贮藏和运输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出厂前必须检测农残,合格后才包装出厂。包装物品符合国家标准,并按要求标示生产日期、等级质量等。所有零售产品明码标价,并建立了完整的包装、贮藏、运输标准及售后服务体系。

  营销标准化。在遍布全国的八马茶店,实行VI标准化、产品价格标准化、员工职责标准化、销售管理标准化、物流配送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和财务管理规范化,360多个终端销售项目实行统一的标准。消费者走进全国任何一家八马的直营店、加盟店或是或专柜,享受到的是统一的价格、同样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市场的关注,品牌引导茶叶消费的趋势下,“八马”以安全卫生质量为核心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在茶业界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已经日益凸现。

  以科技创新打造“四个一流”

  拒绝高谈阔论,用事实说话——这是八马人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精神特质的写照。正当许多企业还在对“一流”的话题侃侃而谈时,八马人行动起来了。

  一流的茶园基地——中国最优质的铁观音示范基地

  自2000年开始,公司即着手建立基地,通过近十年来不断摸索和实践,公司在安溪、建瓯、三明、武夷山等地建立起多种模式的可控乌龙茶茶园基地,通过优选基地,建立专业管理团队,统一发放农药,批批检测、不合格严禁进厂,完善各种记录和溯源管理等措施多管齐下,保证所需毛茶原料100%安全优质。不仅确保了公司所有原料符合进口国标准,并为乌龙茶主产区安溪县一家一户的茶园安全性管理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在全国,八马管理的茶园基地达80000多亩;在安溪,八马茶业拥有目前铁观音行业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茶园基地,面积逾20000多亩,连绵于铁观音原产地域。这些茶园海拔500—900米,酸性黄壤,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林木繁多。这里是一幅绝妙的生态共生图:茶园隐匿于森林中,常绿阔叶林与灌木丛交错,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晨风夕露,溪流其间。其一为稀有高山茶园,海拔在700—900米,常年云雾缭绕,阳光漫色,富含抗癌元素——硒元素,是生产顶级铁观音的稀有产地;其二为森林中的茶园,海拔在500米—700米,是原生态茶园。“坐饮香茶爱此山”。八马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长年不施或少施化肥、农药、除草剂,除草都采用人工劳作。从源头上保证了茶叶质量的安全。

  经过国家农业部严格考量,八马茶园基地成为国家农业部唯一乌龙茶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项目示范基地,通过了GAP认证。设立有一流的基地茶园管理团队,由国家级资深农艺师领导,严格推行国际通行GAP要求,塑造出八马铁观音的优良品质,建立了中国铁观音坚实的行业标准。 

  一流的生产设备——中国最先进的铁观音生产设备

  在茶叶生产标准化革命的洗礼下,八马茶业配备了全国一流的生产设备,为生产制作实行标准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八马”现有西坪和龙门两个加工厂,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6000吨。其中2006年投入使用的龙门加工厂拥有目前亚洲最具现代化的乌龙茶铁观音精制生产线,其智能化、清洁化、自动化的水平相当高,实现了茶叶精加工无菌操作、无落地生产,完全可以与国外先进国家同行业相媲美。在引进国外先进制茶机械设备的基础上, 2008年9月5日,八马的“茶叶可视电子监管系统”投入使用,成为我国首个使用该系统的茶叶企业,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可以通过对该系统实行实时监管、责任追溯和过程追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出口商品进行监管。先进的生产设备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让每一片茶叶都毫无瑕疵、优质完美。

  一流的工艺技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

  “心造极,韵自成”——这不但是贯穿在八马企业宣传册里的重要茶语,更是八马人传承百年的制茶体悟。铁观音的制作工艺是所有茶类中最为复杂的。以至真的诚意,至纯的技艺,至高的投入,为茶客提供韵味天成的优质铁观音。与其说这是企业的宣传口号,还不如说是一个真正铁观音传承者的誓言。八马茶业拥有一流的传统制作工艺。自两百多年前王氏家族的祖先王士让发现铁观音以后,祖传技术历经13代的传承与发扬,日臻完美。直到现在,八马部分铁观音的整个做茶程序依然保留20年前那套传统技艺,故而许多专家感叹道,传统的铁观音制作技艺现在很难看到了,按传统加工技术做出来的铁观音才有“三红七绿,绿叶红镶边”,才具有传统的观音韵和兰花香,喝过它,你就会寻回20年前的感觉。

  秉承传统,开拓创新。王文礼说:“制茶技术是传统工艺,但一些设备可以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机器,比如除尘和金属探测仪等,这样在卫生方面就可以得到保证。” 十余年来,八马茶业先后投入巨资进行茶叶基础建设和基础研究,与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国外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等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在农残降解、乌龙茶精制加工现代化、茶叶深加工开发等领域创造出不少研究成果。2009年1月9日,八马茶业自主研发的实用新型“乌龙茶自动化高清洁精制生产线”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一成果的取得标志着八马茶业在我国乌龙茶生产研发领域走到了国内同行企业的前列。此外,八马茶业还拥有“无转盘的微波均匀加热装置”、“ 室内空气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一种茶叶蒌凋处理设备”、“滚筒式微波杀青冷干机”等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对全国众多的茶叶企业严格的遴选中,八马茶业以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产业化水平当选为“国家茶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综合试验站”,为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茶叶企业。

  一流的管理制度——中国最完善的铁观音企业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茶叶的生产经营一直处于初级、粗放阶段。为改变这种现状,八马坚持以“一体化”管理为依托,推动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目标大踏步迈进。八马具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设有生产、品管、研发、出口、内贸、基地、财务、行政八大部门。公司与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先后出台了基地种植、初制生产、原料收购、精制加工、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等二十几项管理制度,并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体系和HACCP体系认证。从2003年起,八马积极打造国内首家茶业信息化集中管理系统,通过引进国内最大的两家ERP软件开发公司金蝶及用友的ERP软件,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茶产业的成功对接,提升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一流的管理还造就了一支年轻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技术队伍,企业骨干全部由中、高级评茶师、经济师、工程师和拥有30年以上评茶经验的老茶师组成。公司中层干部全部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管理和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在30岁,是同类企业中最年轻和文化程度最高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