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4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第五章 文化为根 薪火相传


  八马茶业举办的乌龙茶质量及安全科技培训大会。
  岗中培训会。
  八马员工歌唱美好明天。
  外国旅客体验八马文化。
  COCO PARK JUSCO八马专柜。

  德艺洞明皆学问,浓妆淡抹总相宜。科技与文化并举,传统与现代交融。随着这份苦心经营了十六年的铁观音产业的扩大,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制茶技艺不再仅限于过去数百年的传承与磨练。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它不但需要传承,更需要弘扬。作为我国所有茶类中最高超、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经过代代茶人的手手相传,安溪铁观音终于等到了为它铺展的华丽舞台,迎来了全面保护与弘扬的全新时代。嫡承百年传统,不断在磨砺中成长的八马多年来以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支撑,一步步实现孜孜以求打造“优秀民族茶叶品牌”的梦想!

  魂聚八马

  “八马”之义来于《辞源》:古代,帝王方可乘坐八匹马拉的至高规格座驾。八马茶业,得名于此,彰显八马嫡承近三百年的家族沉淀,沉稳而坚毅,睿智而大气,海纳百川,心怀天下。以“八马”作为品牌命名,集中点明血统高贵、品质纯正的茶叶品质,表明了八马拒绝平凡庸俗和粗制滥造的企业精神。

  “八马”之名还来源于茶、马之间悠久的历史渊源。茶、马自古紧密相连,相互交融,互为载体,我国自唐代起,就建立了茶马司,成为管理茶马交易、执行以茶治边政策的政府机构。早已尘封在历史记忆深处的丝绸之路上,残存至今的茶马古道边,仍能不时听见远古那挥之不去的运输马队的铃铛声。而马帮那种为了达到目标,历尽坎坷,克服艰险,踏破铁蹄,无处不在,走遍城市每一个角落和乡间无数村村寨寨的苦行者精神,也成为八马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

  八匹骏马所组成的马队,活力四射,奔腾向前,精神勃发,气壮山河。充分表明了各色优秀人才所组成的团队精神:目标一致、团结拼搏、永远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马是人类的朋友,友好而善良。八马倡导善意待人,人与人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茶农之间,企业与外界社会之间自然和谐,一如茶道精神。

  心系员工

  八马对员工的要求是德才兼备,德居才上。八马员工不仅要求专业素质高,更要求其品德有如八马的茶叶——品质纯正,只有一个品质好的员工才可能对社会、对八马有贡献。而在对员工的管理上,八马始终坚持“尊重人性,关爱生活”。患难见真情,当得知设在深圳的营销公司一位21岁的女员工,因患白血病,家境贫寒的时候,公司毅然伸出援助之手,不但拨出资金帮助她缴足第一笔医药费,并且遍步全国的八马分公司、专卖店、专柜也纷纷发起爱心活动,通过募捐爱心款、送爱心卡等活动,帮助她康复痊愈重新开始新的人生。慈善赋予八马永恒的感召力。4000多个八马员工,正如一大壶又浓又甘的浓香型铁观音,温暖又甜蜜。

  感恩社会

  “源于社会,回馈社会”是八马秉持的社会责任理念。不论是救助汶川地震灾区、捐助家乡贫困学子,还是修缮乡村公路、帮助遭遇洪涝的民众,慈善榜上经常可以看到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的名字。据统计,过去十年间八马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善款合计已经超过500万元。“谢谢八马公司王叔叔的帮助,我将继续带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努力奋斗,把感激埋藏在心底,今后有机会,同样去帮助别人。”自2004年以来一直得到王文礼叔叔的资助,今年夏天即将完成学业的福建师范大学的小刘如是说。这些年来,八马每年都会资助十余名贫困学子,每人每年金额从3000元至5000元不等。王文礼说,虽然企业尚在成长中,但企业尽点责任,帮助员工,回报社会,是应该的。

  欣于传艺

  王文礼和他的八马茶业始终把传播和弘扬充满魅力、底蕴丰厚的中国优秀茶叶文化作为自己和企业的不朽使命,以首创的“八马茶道”引领铁观音的消费和品饮文化。八马茶道作为一种示范性的表演,冲泡过程非常讲究,共有八道程序,既饱含传统风雅,又极富现代风韵,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白鹤沐浴”、“乌茶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赏色闻香”、“品啜甘露”,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讲究融自身修养与茶文化之精华为一体,让品茶人于形于神深入了解乌龙茶,在品饮其神韵的同时,走向更高层次的境界,达到精神上的崇高享受。

  中国的文化精髓深于“道”,亦浅于“道”。中庸之道、文武之道、天公地道、安贫乐道……众多之“道”,无声无息无为而养万物,行云流水般将中国人千百年哲思一以贯之,方有“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的境界。此般境界若要以一物相加诠释,则非“茶”莫属。茶是大自然的造化,茶中蕴和,茶中寓静。茶的“和、静”的秉性,正是中国古今文人所追求的崇高的思想境界,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所在。古今文人讲究品茗,爱寄情思于“茗”,更爱说茶论道。茶文化的由来大抵于此。

  作家周作人在《雨天的书》中有感而发:“雨天,在屋瓦纸窗下,写诗、饮酒、品茶,可抵十年尘梦。”“从来佳茗似佳人”则是苏轼对“茶”最形象的领悟。儒书《礼记》称“人道”为“是故人道亲亲也”,即促进人与社会的和静,人与人的和乐。而“茶”的神韵与特质,不恰巧与此很契合吗?故而,茶道即人道,“无人品怎知茶中真味,有道心方见壶里乾坤”。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