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4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家店”里成就梦想
供销合作社职工之女林红大学毕业返乡承父业
葛相波

  眼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

  而在10年前,在那个大学生就业可以说是“轻松加愉快”的年代,女大学生林红却回到生她养她的农村,义无反顾地操持起一家农家店,并且一干就是9年,把一个不起眼的小店经营得红红火火,还发展了3家颇具规模的分店。

  回村创业  无悔的选择

  蒙山脚下,有一个古朴、人口6000多人的村庄,这就是林红的故乡——山东省平邑县柏林镇元郭村。1996年,林红就是从这里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下跳出了“农门”,考入北京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开始了四年的国际贸易专业学习。四年后,林红揣着象征着“铁饭碗”的大学毕业证回到家里。期间,不少同学和一些外贸企业纷纷前来邀请,有很多令人羡慕的职位等待着林红。

  林红的父亲是柏林供销合作社的一位老职工,根据单位的安排承包元郭村门市部。林红回家后,就临时在父亲的店里打帮工。经营之余,她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恰好能跟实践结合起来,同时火热的乡村生活和农村巨大的市场深深地吸引了她。

  一边是故乡的呼唤,一边是城市的诱惑。几番深思,这位腼腆而又朴实的大学生做出了令周围人吃惊的抉择:留在店里,扎根农村!

  “胡闹!放着好工作你不去干,窝在小店里干什么?”持反对意见的首先是她的父亲,“再说,这个小店有什么出息,我一个人干得绰绰有余,还用得着你干吗?”

  “我可以把小店做大!”面对父亲的反对,面对众人的不解,林红没有放弃自己的选择,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和信念。

  脱下学生装,当起营业员,林红凭着满腔热忱和对乡村的眷恋很快投入角色。老林看到女儿打理着店铺,自己除了外出进货,更多的时间就侍弄家里的责任田。而这恰恰给林红提供了锻炼和发展的机遇。天不亮,林红就来到店里打扫卫生,整理商品,忙里忙外,对顾客总是有求必应。慢慢地,小店的生意有了起色。

  望着一个个顾客踏进店铺搜寻物品的眼神,看着一个个父老乡亲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时满意的笑脸,林红就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累并快乐着”,这是林红当初真实的写照。

  理念领先  小店变超市

  改革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都市的超市如雨后春笋般。

  “我想把小店改成超市。”2002年春节前夕,林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

  “能行吗?”看到自己的女儿搞经营确实“有一套”,老林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

  “肯定行,您就让俺试试吧!”林红带着自信征得了父亲的同意。

  当时正值寒冬季节,为了赶在春节前开业,她选择了钢架结构改造超市。短短几十天工夫,原来不到80平米的农家店,一下子变成了600平米的超市,同时,林红购回了打码机、收款机,更换了超市货架,全部实行明码标价、开放式售货、自动化营业。店容店貌焕然一新,那规模、架式,与城市里的超市并无二致。

  农村也办起了超市?这在当地历史上是没有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前来看新鲜、购商品。原来一天卖不到300元的小店,一下子升到2000多元。老林服了,自己主动把责任田转包出去,全身心地投入到超市里,除了进货、理货外,还开展了大宗商品上门送货、农资送到田间地头业务。人手还是不够用,林红就招聘了几个营业员帮忙。

  “嫁妆超市”“克隆”惠乡亲

  “女大当嫁”,转眼到了2004年,林红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俺没有什么陪送你的,如果你喜欢,就把超市当嫁妆吧”,父亲明白超市凝聚着女儿的心血,知道女儿离不开超市。林红结婚的时候,没有购置现代化的家具电器,伴她出嫁的,是她日夜守候操劳的超市。有人估算:“嫁妆超市”资产不低于50万元。

  看着父亲经营了半辈子的超市成了自己的嫁妆,林红坐不住了,她怎能让父亲离开钟爱的事业呢。于是,父女俩一合计,在镇政府驻地投资30多万元,改建成高档一流的乡镇级超市,由父亲张罗经营。

  事实上,林红的“嫁妆超市”位于村西头,顾客源主要来自周围的几个村庄。看到本村的父老乡亲“逛超市”不方便,林红于2006年又在本村中心位置,购置了两座房子,投资20余万元建造了600多平米的超市。

  由于林红始终坚持“薄利多销、诚信经营”的原则,还经常性地开展演出、店庆、让利、上门送货等促销活动,3家超市的业务一直红红火火,每个店日均销货额都在4000元左右。

  “农村有潜力,有市场”,谈及创业的经历,林红深有感触地说:“只要肯吃苦,用心干,农村照样能闯出一番天地来”。说到今后的打算,林红说:“俺打算借建设新农村的时机,建个体育休闲广场,再建个浴池、理发店、幼儿园,把更多的项目与超市整合到一块,给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方便”。

  林红勾勒出一副崭新的蓝图,并继续为之奋斗着。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