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消费者都能吃到既环保又绿色的蔬菜水果,部分城市推出了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标准。对于超过农药标准残留的水果蔬菜一律不准上市,损失则由农民全部承担。对于这一做法当然会受到绝大部分城市居民的欢迎,因为他们可以吃到放心的蔬菜水果,但是损失全部由农民来承担,则显得不太公平。
早些年,农民并不懂得种地要讲究科学性,也不知道该使用化肥与农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任何农资产品。可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科技下乡力度的加强,农药种类不但越来越多,而且那毒性也越来越大,可这些东西都是城里的企业生产的,农民并不完全知道哪些药剂有害。难道生产农药的城里人也不清楚?为什么一说到农药残留超标,总要把板子全打在农民身上呢?
从山西省五寨县质监、工商等部门的日常工作来看,对于水果蔬菜的安全监管,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种子、化肥、农药等多个企业共同配合,需要从植保、管理、收获、加工,一直到最后的销售过程都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而所有这些环节,有的是农民可以通过努力而独立完成,有的则需要相关部门与涉农企业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仅靠把板子打在农民身上,恐怕也无济于事,只能给农民带来更加惨痛的损失。
除农民以外的每一个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环节,都应该扪心自问,在推广无公害绿色水果、蔬菜方面,你们又做得怎么样,在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时,是否为了赢利,把一些“旁门左道”也打扮成了“新发明”、“新科技”,通过科技下乡等合法渠道也一并送给了农民?
再说得直白一些,如今禁止在水果蔬菜上使用的农药,在市场上完全禁止了吗?既然那些高毒害、高残留农药在市场上随处可见,又怎能禁止农民去购买和使用呢?
因此,对于食品安全、农药残留问题,不能把板子都打到农民身上,每个环节的“当事人”都必须行动起来,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