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4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到广阔农村去做学问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2008“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暨2008“中国最具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评选活动评委、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何慧丽与兰考也有着很深的渊源:2003年,她被中国农业大学选派到兰考挂职副县长。在那里,她帮助农民建立了经济合作社、文艺队、老年人协会等,和农民一起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在辽阔的豫东大地上进行自己的学术研究,受到前不久到兰考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关注。

  4月23日,何慧丽做客中国供销合作网和中华合作时报网,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习近平关注农民合作

  何慧丽说,在兰考南马庄村两委大院和合作联社展室,村支书、南马庄农民合作联社理事长张砚斌向习近平介绍了南马庄村的基本情况、合作联社各分社的运作状况以及几年来南马庄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生产健康食品的情况,还介绍了他们与北京、郑州、东莞等地市民消费者创建“城乡互动互助”新型城乡关系的情况。

  就在张砚斌向习近平汇报合作社情况的时候,省里的领导把何慧丽推到了习近平副主席面前,南马庄合作社是何慧丽到兰考后重点抓的一个点,这个合作社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她的辛劳和汗水。

  习近平问何慧丽什么时候到的兰考,如何处理地方工作和农大的关系,如何处理教学科研和基层工作关系等,何慧丽一一作答。接着,习近平又询问了南马庄的合作模式,何慧丽详细地做了汇报,并介绍了大学生、知识分子、企业及城市志愿者对合作事业的支持。

  习近平又问何慧丽:什么叫社区支持农业?她回答说,中国特色的社区支持农业,比如购米包地,就是根据生产者状况和城里消费者的实际状况,为了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一种探索模式。 

  何慧丽说,在从联社到农户家中的路上,习近平跟何慧丽说起他在浙江搞的综合农协的实验,何慧丽也向习近平介绍了自己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涵盖中国农民合作特点的“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模式。

  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模式

  何慧丽说,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包括政策优惠、项目扶持、信用社贷款、各种学习培训、农业产业化调整等等,都需要承接实施的有效载体——农民合作组织。因为只有处于组织状态里的农民,能够受到组织制度的保障、激励和约束,而自觉地在组织的氛围内增强自尊、自信,增强诚信意识,提高标准生产的能力和条件,其潜力也会得到极大的开发。政府的、市场的乃至社会上的各种力量,与组织起来的农民打交道,就会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与一盘散沙的农民打交道,就会加大消耗、摩擦成本,效果就难以最大可能地体现。

  何慧丽说,她在兰考进行的合作实践就是把农村妇女、老人和儿童组织起来,从中找出核心力量和积极分子,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乡村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退伍军人和老乡村教师,这些人是组织中的主体,是中坚力量,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再加上各种社会力量,就能很好地推进合作事业的进展。

  新农村建设与焦裕禄精神的核心

  何慧丽认为,焦裕禄精神的核心,应该有当代的特色,具体到新农村建设,她认为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学习的是焦裕禄的工作态度、精神和品格。焦裕禄的心时刻与人民在一起,脉搏和农民一起跳动,他住在农民家里,和饲养员谈心,虚心向农民请教,了解他们的需要,雪中送炭,农民也欢迎这样的领导干部。

  焦裕禄纪念馆里,悬挂着他总结出来的十条工作方法,何慧丽把这些归结为怎么能把民众力量动员起来。焦裕禄时代干事儿需要钱,但是兰考没有那么多的钱,焦裕禄就借助集体的力量发动农民,治理风沙盐碱,并取得了成功。包产到户后,集体的力量不那么强了,但是有合作,何慧丽说,组织起来的农民有无穷无尽的聪明智慧,能够想出许多低成本高效益的好办法,搞合作就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开发民力,齐心协力谋大局。

  她说,焦裕禄精神的内核是要明白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焦裕禄要重点解决的是环境问题,因此,他下大决心治理风沙盐碱水涝。而如今,中国乃至全世界所面临的依然是生态问题,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化肥农药危害、资源、能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在农村,如何利用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的力量,有效地动员民众,进行生态环境的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这是当前农村所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

  做人做事做学问

  知识分子到农村去进行乡村建设,是一项持续了将近百年的实践活动。在兰考工作几年来,何慧丽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和农民一起搞合作自助,城乡互动互助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怎么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她说自己一直在试图摆脱小知识分子的狭隘性,思考如何把生活的人和一个大的事业结合起来,学会参与、合作、向别人学习。至于做事,何慧丽说,一个人一生可以做成千上万的事情,但合作的事情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福祉,也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她说,做这个链条上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大事,都有意义。

  具体到她的学术研究,她的体会就是,不做局部真理的学问,而是应该像费孝通先生一样,做那些跨越学科界限的有利于社会和人类的大学问。

  从做人、做事到做学问,从副教授、副县长,再到县委常委,从技术型支农、制度型支农再到文化理念型支农,何慧丽一直认为农村是最适合自己做学问的地方,习近平听完她的介绍后曾说,你这不是费孝通的路数么。何慧丽说,她理解习副主席的希望和期待,那就是志在富民,学以致用,也愿意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土地上,继续进行自己的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

(何慧丽专访的详细内容请看中国供销合作网“一号会客厅”视频访谈。网址:http://www.chinacoop.gov.cn/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