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盖碗的韵味

□ 陶琦

  刚开始喝功夫茶的时候,手特别笨拙,经常一不小心就把紫砂壶的壶盖打烂了,要不然就是碰落了茶杯,弄得一地狼藉。友人劝我说,你初入门,不要用紫砂壶,还是先用一段时间的盖碗吧,对你掌握泡茶的手法有帮助。我依言买回了两个白瓷盖碗,在家练习。盖碗的胎壁很薄,传热特别快,冲入沸水之后,用手轻轻触摸都非常烫。而冲泡功夫茶又很讲究火候,茶叶若是在盖碗里泡太久,不仅色香俱失,茶味也会变得又浓又苦。因此,用盖碗泡功夫茶,也需要技巧。

  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我终于知道怎样端起盖碗,怎样倾倒,才不会被滚烫的茶汤或蒸汽烫了手指。也懂得了根据不同的茶叶在盖碗中注入沸水的不同方式。如当年的新普洱茶,水壶就要离盖碗高一点,水流要细,使得沸水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略长一些,稍稍降低一点温度,就可以减轻新茶的苦涩味。如果是叶片粗大的老叶子,则需倾斜着盖碗的碗盖,把水壶的壶嘴凑近去冲,然后立即合上碗盖,保持水温,这才更利于老茶的出味。久而久之,我冲茶的手不再笨拙,毛躁的性格也好了许多,做事情开始变得有条理。这时我才领悟友人要我先使用盖碗的意义。无怪乎人们喜欢把茶文化与释道文化融合在一起谈,也许,掌握了使用盖碗泡茶的方法,也就是找到了入道的门径。

  盖碗究竟起源于何时,我没有做过查证。唐代卢仝的茶诗说七碗过后,腋下就有习习风生,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指盖碗。少年时,思维中意气用事的成分更多一些,对于盖碗的印象也不怎么好,觉得它是一种虚伪的意象符号。就如古代的官场交接,主人接见客人,都会为客人奉上一盏盖碗茶。倘若主客间话不投机,抑或心中暗生厌恶,主人就端起盖碗向客人劝茶,这时便有精明的仆人心领神会,在壁后大喊一声“送客”,客人只得起身悻悻告辞。至于盖碗中所泡的茶,味道是好是坏,客人也无法品味得出。《红楼梦》里,妙玉请众人吃茶,因为刘姥姥用过了一只成窑的五彩小盖碗,过后便弃之不要。这个情节,也使得盖碗在我的印象里,形同于一种浮夸的道具。

  后来,我在四川随处可见的露天茶馆里,通过盖碗茶领略了川人的闲适与安逸。茶博士手持一只壶嘴细长的铜壶,游走于各张茶桌之间,有人需要续水,壶嘴轻轻一点,沸水便已注入了盖碗中,绝无水滴飞溅的现象,整个过程犹如一场行为艺术。茶客悠闲地用碗盖撇去茶梗和浮沫,小口啜饮,轻柔的时光,便随着袅袅升腾的茶香而徐徐散去。由此,我对盖碗的印象也是大为改观——盖碗不仅在反映茶的色香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还有着一种我过去未曾发现的婉约之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