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起,山西省神池县农村信用社就已正式吹响了支农惠农的冲锋号。不管支农惠农的任务有多重,他们坚信只要方式对了头,就会有成效;不论体制、机制如何变,他们支农惠农的宗旨始终如一。几年来,神池县农信社已然打造出了支农惠农的长效机制。
小额信贷 激活致富热情
2002年,神池县农信社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此过程中,他们采用标语、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在放贷工作中,坚持 “调查—评级—授信—发证—受理—发放—贷后管理—不良贷款管理”的流程,坚持“实地调查、实事求是、落实责任、分工负责、严格把关、依规操作、跟踪监测、加强管理”的工作原则。同时,跟进金融服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先后两次提升信用农户最高授信额度,优秀户由最初的1万元提升到目前的3万元,并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开通信贷支农服务“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农户贷款,简化手续,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的政策,不断扩大信用户的覆盖面。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村信用工程”的推广促使农户对贷款的态度由消极转为积极,激发了农户贷款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有效减少了民间的借贷行为,优化了农村的金融秩序和信用环境。
截至2008年8月末,该社已对全县所有农户进行了资信评定,共评出信用农户15471户,累计授信2.7亿元、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2.7亿元,累计支持农户15000余户,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365元提高到2007年的2100元,农村高利贷规模由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施前的年均1500万元减少到目前的200多万元,农户贷款到期回收率高于95%。
以户带村 形成规模经营
2004年以来,神池县农信社结合地方政府的产业导向,加大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村一品”、“退耕还林还草”、“舍饲养畜增收”工程和省级油料基地县、小杂粮重点生产县建设,运用信贷资金功能引导农民调整经营思路和经营结构。例如,贺职信用社抓住“三晋南瓜第一乡”这一品牌优势,积极扶持农户种植南瓜,2005年支持农户种植南瓜5000亩,实现人均收入5000多元。
神池县农信社坚持把信贷工作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相结合。在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该社充分发挥信贷优势,积极调整贷款投向,将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贷款业务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覆盖了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中的优质客户,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优先安排信贷资金,重点支持了一批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扶贫龙头企业。
改进服务 彰显务实精神
如果说神池县农信社推广小额信贷的方式方法走在了山西省的前列,那么,在服务上的改进更是神池农村信用社的一大亮点,充分显示了该社的务实精神。
以服务求发展是新时期所有行业的根本举措,对于金融界来说同样如此,金融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服务的竞争。为此,神池县农村信用社把优化服务作为塑造自身形象的有效途径常抓不懈,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农民需要的贷款新举措。例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三农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等。近年来,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每年还对农民实行粮食补贴政策,按照国家的要求,补贴必须兑现到每个农户手中,工作量相当大,而且不能出现问题。神池县农村信用社以国家大局为重,克服各种困难,承担起了这项责任大、任务重的工作,由全县的8个网点和信贷人员负责补贴资金的兑现,3年来累计发放国家补贴资金5500万元,真正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得到了农民和政府的高度评价,使支农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神池县农信社在信贷支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02年以来,该县农信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14亿元。神池县农信社也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先进单位”、“支农工作先进单位”、“扶贫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市联社评为先进集体。从2003年开始,该县农信社连续5年社社盈余,累计实现经营利润4107万元。
至2008年8月末,神池县农信社各项存款达60114万元,与2002年相比,增幅为284.6%;各项贷款余额达32608万元,较2002年初增加22799万元,增幅232.4%,其中,农业贷款余额30471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3.4%。
图为山西省神池县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靳彪。冯 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