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震:
大地震过后,为服务灾区农资供应,四川省农资集团多次深入灾区,察看灾情,着力筹划灾后农资放心店的重建。地震发生10天后,就在重灾区彭州建起5家农资放心店,极大地方便了灾后农民的生产自救。绵阳等地的农资放心店也在最快的时间重新向农民张开了怀抱。在随后的恢复重建过程中,四川农资集团着眼未来,在对基层的农资配送中心进行了有规划的恢复重建的同时,抓住重建机会,力争与国家相关政策衔接,对基层网络进行调整和优化。在网点建设中,进一步引入预警、预案等一系列机制,使得基层网点设置更安全、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强大,进一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
大地震是对中国人人性的考验,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团结的力量和奉献的精神。灾区在重建的过程中同样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心和帮助。
目前,有国家较高的重建政策到位率,有兄弟省份的强大的对口帮扶,有政府和人民迸发的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相信四川灾区的重建步伐会越来越快,灾区人民的生活会比以前越来越好,四川企业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光明。
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黄建军:
2008年,虽遭遇汶川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双重冲击,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和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宏达集团向社会和集团内部公开承诺:“不减产、不停产、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的“五不”社会责任,竭尽全力把自然灾害和金融风暴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宏达集团遭受重创:遇难112人,受伤375人,无家可归1800余人,建筑垮塌近80万平方米,设备损毁近8600台套,直接经济损失7.68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当特大地震把工厂毁成废墟的艰难时候,刘沧龙主席代表集团向员工郑重承诺:“企业再困难也要想方设法让员工有工做,有饭吃,有房住。”“给我们一年时间,一定还世界一个崭新的宏达!”宏达集团“以人为本,抗震自救,担当责任,兼济社会”的企业公民精神和社会责任情怀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好评,刘沧龙主席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宏达企业文化在地动山摇的考验之中实现了新的超越。
在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兄弟单位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近4个月时间艰苦卓绝的努力,宏达集团分布在什邡、绵竹、安县境内的12家受灾成员企业,除什邡穿心店磷化工基地被地方政府列为地震遗址保留无法恢复生产外,其余企业于2008年9月底以前全部恢复生产,产能基本达到震前水平。到2015年末,四川宏达集团计划新增投资650亿元,分别在德阳市、攀枝花、甘孜州、西藏、非洲等建设多种矿产资源探采选及其深加工项目、磷酸盐及天然气化工项目、房地产开发等项目。
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蓉鸣:
“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面最宽的是农村,损失最严重的是农业,作为四川的农资流通企业,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在地震中受到的损失也是严重的,在彭州的经营网点倒塌了70%,什邡的网点倒塌了50%,绵阳地区的网点也倒塌了30%。灾后,公司积极重建,半个月各地网点已经恢复80%以上,保证农资及时供应,当时的网点都是帐篷,现在已全部改为板房,在全部恢复经营的基础上,公司还有新发展、新突破,目前,公司在什邡、彭州等地新增网点70多家,使企业形象得以恢复,灾后重建成绩十分显著。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在灾后的第一时间公司直接向灾民捐款30多万元,员工捐款10多万元,并及时将捐助救灾物资送到重灾区。
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灾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分别在什邡、彭州、广元新建物流配送中心,全省3000多家邦力达连锁网点纳入“万村千乡”工程,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成都新都化工股份公司总裁宋睿:
2008年5.12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行政总部和川内的四个生产分公司,在地震中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创伤,公司各项损失累计达1000多万元。尽管如此,在灾后第一时刻,新都化工不仅积极开展自救重建工作,还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向重灾区的客户、供应商、员工家属及广大的灾区人民累计捐款捐物达200多万元,为灾区恢复生产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2008年新都化工也不可避免受到了经济危机的侵袭,行情走势的急转直下,为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这种境况新都化工上下一心,依托“打造化工低成本、实现复合肥差异化,做中国最优秀的复合肥供应商”的良好战略,依然取得了持续发展:完成了对广盐华源制盐有限公司的收购及全面改造,实现了56万吨纯碱的技改扩能,打通了盐—煤—碱—肥完整的产业资源链;实现复合肥年销量近70万吨,上交利税3000多万元;“桂湖”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公司也第四次被评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中国化肥制造行业百强”等;12月新加坡华侨银行正式注资加盟新都化工,至此新都化工正式成为中外合资公司,并积极筹备上市工作。
经济危机的冲击依然有增无减,面对挑战,新都化工自去年年底就开始倡导一系列提升内部管理的运动:砍成本、绩效考核、优化流程、全员营销……每一次行动都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源动力,2009年3月,新都化工实现了月度复肥销量的历史新高。
新都化工一直坚信危机既是“危”与“机”并存,只要充满信心、做好准备,机遇就在眼前,新化人有信心安然度危,再谱新的发展华章!
四川蓥峰实业有限公司营销公司总经理杨得先:
“5·12”地震,四川蓥峰遭遇建厂30年以来的最大灾难。
悲痛过后,蓥峰人选择坚强。6月9日,公司在穿心店生产基地召开了恢复重建誓师大会,正式拉开了恢复重建工作的序幕。公司组织党员干部、技术人员、维修人员和生产骨干,对地震中受损的可使用厂房、建筑进行加固,对受损的可使用设备进行抢救、检查、维修,对毁坏的房屋、建筑、设备进行拆除。经过公司干部职工的连续奋战,在地震中受损较轻的塑料包装厂于6月8日正式生产;氮肥厂于6月15日开车;8月20日,硫酸厂点火开车;在地震后的第一百天,蓥峰生产线重新点火开车。灾后重建的第一批云河牌复合肥发往四川广元。截至目前,蓥峰公司生产区的装置已全部恢复。生活区的重建正在进行当中。
回望这一年,国家与社会各界积极向蓥峰展开援救,人民子弟兵浴血奋战在生死第一线;同行兄弟单位向四川蓥峰大力捐款。尤其是在重建阶段,蓥峰全体经销商以“无货打款”的形式保障企业营运资金链条做到畅通,要知道这是在蓥峰发展前途未卜的情况发生的。面对信任,蓥峰人只能用更加优质的产品来回报客户、回报社会。
蓥峰人感谢国家、兄弟单位和客户的大力帮助,但蓥峰人不会一直依赖帮助,蓥峰公司在重建、发展、壮大之后,将要积极回报各方。
四川开元集团副总裁谭昌敏:
四川开元集团在川的部分企业在“5·12”地震中遭受了不少损失(位于什邡的开元连锁复合肥有限公司厂房、设备受损近40万元,南部川龙化工围墙倒塌、停水、停电、停产……),但集团上下丝毫没有懈怠,在进行自救恢复生产的同时,全力投入到灾区的救援工作之中。
地震后不久,开元集团主动请缨,全资子公司四川开元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承担了对口帮扶地震灾区恢复商业网点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具体承担广元市青川县的商业网点恢复重建。开元集团当时以最快的速度在成都市组织各类生活日用物品,动用十余辆专用流动售货车、3辆工作车往返于青川各乡镇与成都之间,源源不断地将灾区急需用品送到群众身边。为加速网点恢复建设,给灾区人民提供配套服务,开元连锁公司还及时与集团控股的广元全力小额贷款公司取得联系,将小额贷款业务延伸到青川地震灾区,开元连锁公司还根据青川灾后重建的整体规划,将农资连锁服务体系拓展到各乡镇,为灾后生产提供强有力农资支持。
在一个多月里,公司从成都派往青川地震灾区的工作人员达50人次,17辆流动售货车累计出车400车次,进入25个乡镇、24个受灾群众安置点,行程6万余公里;启用售货帐篷19顶,活动板房9处,累计向青川地震灾区配送平价商品超过100万元。截至目前部分活动板房中的便利店仍在经营中。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农资行业给予灾区的关心帮助,看到了兄弟省份对口支援的巨大作用。作为一个四川人,真心感谢行业、社会各方给予四川的种种帮助。
四川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玖源生态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洧若:
大地震发生之后,玖源公司也受到了震灾的影响,企业生产全部停止。但在大灾面前,企业首先采取自救,同时,迅速捐赠100余万元赈灾款支援灾区,并迅速组织32名企业职工成立“抗震救灾志愿队”,迅速驰援重灾区之一的绵竹市。企业先后组织了3次救灾志愿队伍,很多公司员工主动要求参加救灾,总计参与人数达80多人。为支援救灾,公司专门配备两个专用车辆,配送药品、帐篷及粮食,每天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九点多……
时隔一年,现在想起来还是感触很多,在那场救灾中,人们的感情得到了一次升华,无论是对国家、对军队、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如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工作在有序地进行着,曾经住在我们搭建的临时校舍的孩子们也搬进了新的学校,去往汶川的双向道路也打开了通道,恢复通车。眼下也是四川开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考虑到震区人们的困难,玖源公司也在化肥的销售方面采取了利农惠农措施,采取“加养不加价”的销售方式,即在不提高销售价格的情况下,在原有复合肥产品上增加5个养分,为震区人民恢复生产再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四川省彭州市三界供销社主任彭相林:
在“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
在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恢复灾区乡镇的农资网点服务,在垮塌的“农资放心店”上搭建临时供应点,在板房区和集中安置点开展农资供应工作。在一年中,彭州市三界供销社以农资配送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农资放心店”为基础,利用中央对灾区的重建专项资金,在8个重灾镇的农民集中安置点新建15个“农资放心店”,以恢复灾区的的农资服务工作,目前15个“农资放心店”的建设正在进行中。在灾后9月23日,彭州市供销社和华西希望集团签订了合同,共同建设集大型购物、商品配送、农贸市场、商务酒店为一体的农村商贸综合配套工程项目。这是彭州市灾后重建的一个重大涉农项目,也是彭州市供销社灾后重建引进的第一个建设项目。项目的建成将促进彭州市灾后农村商品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功能,将鼓舞彭州灾区人民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为本地的农业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蒋远华:
去年的灾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同样牵动着全体宜化人的心。我在北京出差途中惊闻噩耗,立即赶回宜昌总部,我作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七大党代表,深怀义不容辞的责任带领全体宜化人为抗震救灾作贡献!
这场罕见的自然灾害,对每个中国公民的爱心和责任也是一场考验。企业是社会公民,是文明国家的主力军、生力军和坚强的支柱,当国家遇到重大变故及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全力以赴。宜化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大爱无痕的感恩文化。我们一直认为,宜化要成为中国百强、百年企业,首先要成为责任企业,要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要懂得感恩并回报社会。宜化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慈善活动,用于文化教育事业、对口支援帮扶、扶贫救灾助残的捐款、捐物共计1亿多元。虽然远离灾区,宜化无法直接参与抢险救灾,但宜化人尽可能用献出的爱,点燃灾区人民憧憬美好明天的信心。“情系汶川灾区 奉献宜化爱心”的捐款活动共募集1000万元。
宜化人对祖国、对社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能为救灾重建工作尽一分心、出一分力,是宜化的义务,更是每一个宜化人的责任!
我们想用行动帮助他们劫后重生,我们更想用爱重燃他们仰望明天的信心!正在向“双百”目标奋进的宜化,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宜化,是正在打造受社会尊重企业的宜化,是充满爱心与感恩的宜化。在关爱中成长的宜化,更当以加倍的爱心回报社会。这是我们的使命,这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我们的义务。
重建美好家园,我们共同感受到充满希望的温暖阳光。
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任亚杰: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即将一周年,这本是一个我们不愿回首的时刻,那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使我们的骨肉同胞经历了难以言状的痛苦。但是这场灾难也让我们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面对灾难,中国人更加团结勇敢,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再一次得到弘扬。
震灾发生后,云天化集团立即发出紧急通知,号召集团所属各单位及员工积极开展爱心捐赠,并在2008年5月14日捐出首笔300万善款之后,又追加捐款1000万元。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响应集团号召,公司和员工共捐款281万余元。截至6月份,云天化集团及全体员工先后向灾区捐款1581万余元。
2008年6月份,正值四川插秧播种的“三夏”生产关键时期,由于地震灾害使四川农作物受灾严重,恢复农业生产迫在眉睫,同时因地震造成灾区化肥企业停产减产,运输不畅,化肥等农资供应紧张,云天化集团再次伸出援手,向灾区捐献了2520吨价值468万元的化肥,再一次向灾区人民献出了一份爱心。
在云天化集团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同时,坐落在云南水富县的云天化中学也陆续接收了来自四川灾区的13名借读学生,免收一切费用,并配备了全套书本、学习资料和生活必需品,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使孩子们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365个重建家园的日子过去了,四川人民坚强、坚韧的优秀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感染着我们。如今,云天化人仍然牵挂着震区人民的生活,灾后重建,任重道远,云天化人仍将与震区人民携手同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让这个抹不去的记忆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见证吧!
烟台市农资总公司总经理牟志人:
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犹如惊天霹雳,造成数万同胞遇难,山河为之呜咽,五洲为之同悲。为帮助灾区人民早日恢复生产,重建美好家园,烟台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号召,迅速掀起了向灾区人民献爱心、送温暖的热潮,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公司全体员工对灾区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公司及员工向地震灾区捐款878020元,向四川蓥峰实业有限公司捐款10万元,积极参与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共同发起的全国百佳农资希望小学捐建活动,捐款10万元。
多年来,公司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秉承“诚信、求实、创新、服务”的经营理念,实施生产与销售相结合、经营与服务相统一、内外贸并举的发展战略,经过近二十年的奋斗,公司从一家市级农资企业一举跨入到全国农资行业的前列,营销网络从烟威一隅覆盖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自治区,“烟农”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承担着国家和省级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和农资供应,承担了国家商务部化肥可信流通管理与服务应用示范课题研究……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凝聚了“烟农”人的辛劳和智慧,更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亲切关怀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我们时刻不忘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2003年,捐款30万元在宁夏固原西吉县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2005年,捐款120万元在宁夏银川修建了一座过街天桥;2008年教师节,向烟台市的教职工捐款10万元以示慰问……
大地震周年祭即将到来,悲切依然在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缅怀死者的同时,希望唤起更多企业、更多的人肩负起社会责任,关注社会慈善事业;希望灾区人民能够化悲痛为力量,用自己的双手将自己的家园建设得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