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5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灾后重建 安全第一


  “5·12”地震过去整整一年了。这一年来,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灾后重建工作上取得了巨大胜利。而对于未来,我们更有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日前表示:“地震灾后重建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恢复重建进度,力争在2年内基本完成原定3年完成的目标任务。”

  学校医院建成最放心建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报指出,要确保将学校、医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据通报,目前各类学校恢复重建项目已开工75%,完工7.8%。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已开工60.6%,完工12.9%。已有近70%的灾区学生进入永久性校舍上课。

  通报强调,在学校、医院恢复建设中,注意结合实情进行资源整合,优化调整布局,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规范,优先安排重建资金。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提高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而四川重建的中小学从原来最高抗震设防烈度7度左右普遍提高到现在的8度以上。四川需重建的学校共3340所,确保安全成为地震灾区学校重建的重中之重。

  擂鼓镇小学新校占地30亩,包括一栋连体的三层综合教学楼,三层的学生宿舍楼和食堂等,在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竣工并交付使用。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杜加川介绍说:“从原料,施工到质量监督,这所学校建设的每个环节都控制得非常严格。”济南市援建指挥部副总指挥张海平说,“学校按9度抗震设防建设,采用框架结构和混凝土现浇,可以保证再发生8级地震时不倒塌。”

  重建中的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将于今年9月初完工并投入使用。这里采用的抗震技术是“剪力墙”,在所有楼梯通道的拐角处都建有宽近两米的“L”型墙。

  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说:“确保重建学校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建成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建筑,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安全生产监管紧锣密鼓

  在今春的“百日安全生产活动”中,四川针对地震灾区安全生产出现的新情况,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排查整治,确保灾后恢复重建顺利进行。 “5·12”汶川大地震和“8·30”攀枝花地震以后,四川部分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四川安监部门要求各地要认真监测排查,切实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矿山安全监控水平。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强行组织生产的矿井,坚决打击和查处。春节前加强对小煤窑、小矿山的查处,坚决打击非法开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针对一大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工建设,建材需求量陡增的现状,管理部门要求各地加强对建材生产和建设施工安全监管。加强水电站、交通、建筑等重点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落实重点建设工程单位、建设施工及勘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安全责任。

  民居建设群众可监督

  汶川县人民政府于去年年底下发《汶川县灾后农房重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实施办法》,要求严格执行灾后农房重建技术标准,按《汶川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技术导则(试行)》、《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计技术导则》、《汶川农村震后房屋加固、新建房屋技术指导手册》的技术要求,不得降低标准,确保新建房屋质量安全。各乡(镇)、村农房重建技术指导服务人员要重点把好地基验槽、基础与主体、楼(屋)盖板、建筑材料四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关,施工质量要求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抗震技术标准;检查后必须及时填写《汶川县灾后农房重建质量安全检查记录表》。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灾后建房存在随意变更承重结构、降低抗震设防措施或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的,应立即责令停止工程施工,并要求相关责任人对质量安全隐患部位进行拆除返工,直到符合规定要求。

  办法规定:灾后农房重建,农户是重建房屋质量安全实施的主体,也是质量安全监督的主体,有权对灾后建房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投诉。同时要求充分发挥村民及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选配质量安全技术员,建立村级质量安全社会化监督体系,加强农房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本报综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