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受国际市场影响,目前国内蚕茧市场疲软,但湖北郧县胡家营镇土地沟村的桑蚕养殖势头依然很旺。该村合叶桑蚕专业合作社以高出市场价1倍的保护价收购农户蚕茧,补偿了蚕农的大部分损失,稳定了蚕农情绪。
1994年春,村支部发起成立了桑蚕技术协会。2007年7月,协会变更为郧县合叶桑蚕专业合作社。
目前,全村桑树基地面积达到900亩,养蚕户平近2亩桑园。合作社还辐射带动鄂、陕2省3县6个乡镇16个村2000多农户植桑养蚕,基地面积达1.2万亩。合作社的总资产已达150余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0余万元。2007年,该社被纳入全省试点示范合作社。
2003年6月,合作社注册了“桑绿”牌系列商标,把研制开发出的蚕沙保健枕、蚕沙保健帽、蚕丝被等冠以“桑绿”品牌,并打入省农博会、广交会参展,获得湖北省最佳农产品畅销奖,赢得了境内外客商的青睐。社长谌宏远也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
去年,合作社生产蚕丝被2000余床,蚕沙保健枕3000多对。开发的桑枝食用菌年产食用菌1万余斤。2006年开始,“桑绿”牌蚕丝被产品进入香港、韩国、加拿大等国际市场。通过深加工,合作社每年净收入20余万元。
桑蚕合作社结束了土地沟村单纯种粮的历史,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土地沟村,养蚕养得多的,一年的收入就能盖一层楼。 2008年,合作社成员年人纯收入4500余元,高于邻村人平纯收入1500余元。
“社员”柴永义家去年养了9 张蚕(一张蚕约25000尾),养蚕收入8000余元,夫妻俩在合作社干活,一年收入1万余元,加上家里饲养的生猪,家庭年收入3万多。“若是外出打工干苦活的话,我们两口子一年也就挣得万把块钱。”
就在合作社社员们享受养蚕带来的喜悦时,全球金融风波造成蚕茧市场疲软,价格下跌,一等蚕茧最高在10元/公斤。为了防止社员因此砍桑毁桑, 合作社以一等蚕茧20元/公斤、平均价格18.56元/公斤的保护价收购,全力保护已发展的桑园,等待时机。
保护价收购,补偿了蚕农的大部分损失,稳定了蚕农情绪。合作社为此贴进6万余元。
“合作社每年都要根据效益情况提取1至3万元的公积金,再从公积金中提取50%作为风险金用于弥补市场亏损。这对于防范市场风险方面起了大作用。” 谌宏远说,“有了这根‘保险带’,合作社还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社员们的收入会一直很稳定。”
(彭军 章新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