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党政放心、人民满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金融机构。”这是吉林省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高继泰代表理事会在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上作出的庄严承诺。5年来,吉林省联社党委肩负这一庄严承诺,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引领吉林农村信用社在黑土地上崛起,撑起吉林农村金融的一片晴空。
目前,在全省金融机构中,存款规模由改革初的第5位上升到第2位,贷款由第6位上升到第1位,为吉林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吉林农信人当初的承诺顺利兑现。
近日,吉林省联社理事长高继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向记者介绍了吉林省联社成立五年来的成功经验。
创新支农,改革发展的支点
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明确的市场定位是吉林农信迅猛发展的根本所在。如何不断创新支农方式,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则是高继泰始终探索的问题。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吉林省联社支持“三农”有哪些创新举措?
高继泰:近几年,吉林省联社不断探索新的支农方式和载体,加强与其它单位合作,形成支农合力。与省共青团合作开展农村青年创业低息小额贷款项目、与省妇联合作开展农村妇女创业小额贷款、与省农委合作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给予信贷支持。积极开发贷款新品种,比如劳务快车、子女就学、建房、婚丧嫁娶等消费贷款。针对地方特点,开发“菌农乐”、“保石捷”、“贷捷利”等特色信贷产品。积极探索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等新的贷款方式,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全省农信社切实提高支农服务质量和水平。根据粮食、畜牧业生产、加工和销售周期,合理确定贷款约期,减轻农民还贷压力。对因农业受灾不能按期还款的农户,允许其办理展期,并实行特殊贷款扶持政策。根据农民的综合还款能力,逐步提高授信额度,单户农户贷款最高可获得5—10万元贷款。开展信用户评定,降低贷款利率。将近年来恪守信誉、按期还款、没有不良记录的农户都纳入到信用户的范围,全省评定信用户120万户。今年全面下调农业贷款利率,全省让利于民8亿元。
最近,我们还将推出“农民贷款卡”,试点发放农户贷款,到时候,持卡农户就可以随用随贷、自助贷款、自助还款了。
锐意改革 提升管理水平
“固本强基定方圆,创新突破谋大成。”现代化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必须锐意改革、突破创新,不断在内部机制建设上寻求突破。
记者:省联社成立以来,在改革创新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高继泰:薪酬分配推行绩效工资制。把对企业贡献的大小作为决定员工收入多少的依据,有效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的问题,拉开了员工收入档次。2008年末全省农信员工平均年收入比2003年增长3.3倍,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与个人收入同步增长,形成了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成才靠学习、业绩靠努力的局面。
干部管理实行任期制。高管人员3年一个任期,到期重新竞聘,有效解决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机制选人结合起来,公开、公平、公正选拔高管人员,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并实行动态管理,使在职的干部有压力,不在职的干部有机遇,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干成事、谋发展的积极性。
素质提高实行全员培训制。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考察、挂职锻炼、联合办学、职工夜校等方式强化干部员工的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五年来先后培训各级高管人员1700多人次,到境外培训高管82人,到省内外挂职锻炼71人。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培养后备干部211名,选拔100名优秀员工到清华大学学习深造。
员工管理实行末位淘汰制。推行凡进必考、竞争上岗、有效解决了“员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不断优化员工队伍。5年时间,通过末位淘汰、系统内办理病退和员工劳动关系置换消化5122人。新招考大中专毕业生1560人。极大地改善了员工年龄和知识机构,提升了干部员工的整体素质。
风险管理实行问责制。组建了垂直管理的稽核体系,推行了问责风暴,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挂两级、问责到位”的全员风险问责制,对违规违纪行为严查重处。设置十条“高压线”,开展“三批一随时”、“五查一整改”等专项检查活动,并对检查问题认真落实整改。开展不良贷款还原认定,通过逐笔核查,绝大多数不良贷款还原到本来面目,做到了对外确权、对内认责,并全力开展清收,五年累计清收不良贷款160多亿元。通过几年的规范整治,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风气逐步形成,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独特的文化,是企业灵魂
资源是可以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它必将传承永远。打造永远传承的企业精神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记者:我们注意到吉林农信的标识不同于从前的信合标识,这其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听说当时确定标识时,您投了决定性的一票。
高继泰:这个标识是吉林省“吉”字的变形,上面的绿叶代表吉林农信服务“三农”的方向,下面是一个金黄耀眼的太阳,用钱币的造型突出了金融行业的特征,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太阳果”,寓意为吉林农信与客户互相依存、共同成长的紧密联系。
当时企业文化推进领导小组15个人最后票决时,我投票之前是7:7,我认为“太阳果”的色彩比较抢眼,寓意也更符合吉林农信的形象,就把票投给了它。
2007年5月8日,全省统一更新了标识。没过多久,我接到不少朋友的电话,说:“高理事长,你们怎么多了那么多农信社呀?”其实我们的网点并没有增加,而是标识的视觉冲击力加强了,吉林农信品牌形象更加突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看来新标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确实起到了“品牌效应”。您是怎么看待吉林农信的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呢?
高继泰:吉林省联社成立五周年来,存款达到一千亿元,贷款达到八百亿元,利润实现二十三亿不是最大财富,我们最大的财富是:成长了一批优秀高管和优秀员工、树立了吉林农信的品牌形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006年,我们聘请专门机构对吉林农信的企业文化进行整体策划。除了打造全新的视觉识别系统外,还通过挖掘吉林农信原有优秀文化因子,借鉴其他金融企业的优秀文化,经过整合、提炼、创新,推出了包括核心文化、服务文化、愿景文化等九大文化在内的理念文化体系以及“至诚至善,自律自强”的企业精神,形成了全面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我们打造了具有吉林农信特色的本土文化。鼓励和倡导以社为家、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打造“忠诚胜于能力”的诚信文化;严查重处违规违纪行为,打造“事关信贷风险,就事关职业前途”和“一念之差,终生后悔”的风险文化;推行末端检查、跟踪督导,打造 “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的执行文化;视客户为衣食父母,打造“用心微笑,诚心待客”的服务文化。企业文化的实施和推广,使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