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5月11日宣布,将按照保证市场供应和不打压市场价格的原则,择机安排临时存储的粮油棉糖销售,同时安排好国家储备和临时存储粮油跨省移库和调运,充实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的库存。其中有两点值得推敲:其一是明确了抛储的目的不会“打压”市场价格,仅仅是为了填补当前国产棉供应缺口,而至5月中旬国内正三级棉的到厂公检价格为12900—13100元/吨,运输及其它出库费用按200—300元/吨计算,2008/2009年度新棉的抛储价格理论上不应该低于12800元/吨。其二是择机安排销售,就是说国务院已经把何时抛储,什么方式抛储的决定权交给了发改委和财政部,从发改委近日公布的棉花报告来看,至4月底商业库存为110万吨,不足两个月的棉花消费量,笔者预计棉花抛储工作最迟将在5月下旬展开。
一、国家会抛出多大数量的棉花呢?首先要弄明白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平衡帐”里,到9月底供应缺口有多大(不轮储,不追发滑准关税配额的情况下),是150万吨还是200万吨?5月—9月,我国的棉花消费量至少350万吨,如果5月初的商业库存为110万吨,把工业库存看成定值,缺口就是240万吨,扣除89.4万吨中未使用的配额约48万吨,缺口为192万吨。国家必然要采取抛储和下发滑准关税配额结合的方式来解决缺口,150万吨国储,再加上50万吨滑准关税外配额的可能性很大,当然150万吨国储或将分两至三批抛出,尽量减轻市场供应量的集中,从而达到不“打压”棉价的目的。
二、棉花抛储是否会砸低棉价?3级棉以12600元/吨收储,当前现货价格涨至13000元/吨,政府并未迅速出台政策打压,反而以观望、等待为主,表明12900—13100元/吨的价格是被认可的。换句话说13000元/吨的价位并没有超出国家可控的范围。首先,由于新疆、甘肃等地棉花加工成本比较高,囤积到5月底,3级棉的成本也到了12500元/吨以上,而部分棉花流通企业都是在12200—12600元/吨左右囤棉的,只有12600元/吨以上才能实现不打压棉价。其次,由于抛储量很大,从稳定市场的角度看不会集中在一个月内完成,可能要两至三个月,国家就要考虑陈棉、新棉接轨问题,为了防止新棉上市前价格波动过大“伤农”,抛储价必然要慎重。
三、棉花抛储对用棉企业而言可谓“及时雨”,但担心过高的抛储价会进一步推高棉花价格,使生产成本转嫁难度加大。江浙粤等地部分棉纺厂为了缓解用棉紧张,通过降低配棉等级、增大进口以及加大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的使用量,适时抛储有利于恢复并增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竞争力。纺企关注的焦点在于抛储价格,若以高于12600元/吨的固定价格方式抛储,就说明国家认可并托住的棉花底价,三级棉的到厂价不会低于13000元/吨,棉纺企业对此接受有一定的难度。
四、抛储有利于国家对2009/2010年度棉花供需和价格的调控,从而保护棉农和稳定整个棉花、纺织行业。加上2008/2009年度收储的272万吨,国储棉的总量达到历史性的390—400万吨,如果不择机抛储,国家财政和仓库的压力难以释放。抛储有利于棉花企业同用棉企业在供需上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