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5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业路上的安全明灯
——记内蒙古太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采煤区长王卫东

图为王卫东(中)正在指导工作。

  王卫东18岁来到山东新矿华丰煤矿从事掘进工作,三十年来他工作认真努力,不忘安全,得到了所有干部职工的称道。2008年6月,带着大家的期望,他随创业大军来到内蒙古太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采煤区长的重任。

  王卫东刚到,公司就把对2号主副井口的车场和矸石山进行技术改造的重任交给了他。接到这项任务后,他知道这绝对是一场硬仗。他带着工人顶着35度以上的高温和8级以上的大风,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随着工程进度的加快,他发现原青海掘进队的技术力量和业务素质逐渐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很多安全操作都不到位。于是他向公司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担忧,领导便安排他进入青海掘进队,希望他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通过深入调查走访,王卫东了解到,青海队职工是一支临时拼凑的农民工队伍,安全意识差,技术素质低,根本没经过任何形式的专业培训,职工随意性很强。于是王卫东认为,要改变队伍安全素质不高的情况,首先要多对他们进行培训。于是他抓紧时间对人员进行培训,每天晚上都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对早班和夜班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下井期间把现场当作课堂,手把手地教施工工序和技术要领,对长期旷工、拉帮结派的极少数员工在进行说服教育的同时严肃处理。本来大家对他这个外来人员心里还是有不服的情绪,可经过一个月的整顿学习,看到王卫东累得越来越瘦,在他的带领下原计划40天完成的任务只用了28天就顺利完成,大家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

  因任务完成出色,不久后公司领导又让他带头组建掘进四队。原来的掘进四队人员复杂,缺乏施工经验和合作精神,执行能力差,施工条件还特别困难,王卫东接到任务后备感压力。但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他迎难而上,与安监处、技术科联合编写了掘进专业学习计划,完善了规章制度,理顺了工作秩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施工过程中他不断创新施工工艺,支护采用锚网喷,局部破碎支设工字钢棚的办法,打眼采用风钻和风煤钻辅助的办法,解决了打眼和支护难的问题,创出了大巷月进尺160米、全煤巷道月进尺200米的好成绩。就在王卫东带着施工队伍逐步走向正轨时,他父亲病情加重,不久病故,作为儿子的王卫东因为没能回家尽孝,留下了愧悔的泪水。可也正是他的牺牲,解决了矿井生产的正规化问题,带出了一支正规化的安全采掘队伍。

  2009年2月,为了配合即将形成的回采工作面,进入回采,公司成立了第一回采区队,由王卫东兼任区长。回采区队是在由原两个掘进队合队而成,大部分人员不懂回采工艺。而王卫东参加工作也一直从事掘进工作,对回采工作也不熟悉。这种情况如果稍有差池,很容易出现事故。于是王卫东果断调整了工区班子,优化了班组。在井下他身先士卒,苦累脏险抢着上,盯住现场不放松。上井后刻苦学习专业知识,随时向技术人员请教,虚心向其他领导和有立槽煤开采经验的老职工学习,很快成为立槽煤开采的土专家。 发现薄弱环节、薄弱人物他一抓到底,所有安全措施、生产工序一律手续化、规范化,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公司培养了大批立槽煤开采的土专家,在青年干部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干事创业形象,深受广大员工的爱戴和拥护。

  王卫东是带着大家的期望走进了太兴矿业,他没有让大家失望,带着职工探索出了一条安全创业的的道路,他也将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      (王连鹏  魏晓图/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