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推动下,安吉白茶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展,茶农收入大幅提升,已经成为种植业中效益最高的优势产业。
在高收入的激发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和投资者加入了种植白茶的行列。由于种植面积的成倍增加,市场上白茶的供求情况发生了变化:由“物以稀为贵”的卖方市场,转变为“择优采购”的买方市场。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笔者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到安吉、长兴的茶产区作调查,广泛听取种植者和经营者的意见,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
只有正确处理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关系,打造环境友好型的茶叶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超过6%,新茶登场时,每0.5公斤售价最高超过2000元,一亩白茶产值就超过万元,有5000元的净利。在高收入的刺激下,不少农民也千方百计开山种茶,把25度以上的陡坡也开成茶山,把山顶的树木也统统砍掉。这一部分茶地,不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低,而且生态环境也差,所产出的白茶其品质就大大低于优良环境下种植的白茶,对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正是认识到了这种发展的危害性,经营白茶产业的有识之士,就把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点转到“优胜劣汰”上来,有选择地确定自己的白茶基地。
在长兴和平,笔者走访了十年前就承包荒山开发茶园的基隆坞茶场的董事长杨强华。他开门见山地向笔者介绍:“要在茶产业中立于不败之地,我的信念就是‘生态立园’,具体做法就是‘山顶带帽,林茶间作’,生产的白茶就是比别的地方出产的白茶好!”
树立品牌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产业能否持久发展,还取决于竞争中所处的地位,这就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把品牌做大做强,去占领市场。
在市场供求发生逆转的情况下,安吉县的白茶协会曾经在产业调查的基础上,作过一次“安吉白茶怎样才能持续发展”的讨论。有的人说:“要控制白茶苗的出口!”绝大多数人认为:“还是要把安吉白茶的品牌做大做强!”
要创新商标管理办法,把“母子商标”改为“子母商标”,提高子商标的著名度,同时完善可追溯体系,增强企业的责任感。
发挥文化先导作用
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在发挥资源优势,运用市场力量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消费,推动茶旅游,繁荣茶经济。
“安吉白茶”性状与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描述的“白茶”类同,通过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专家们的推介,生长在大溪横坑坞的那株“白茶”,被誉为“白茶之祖”。以此为依托,安吉白茶从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名茶。
在笔者走访安吉、长兴的茶叶产区时,还看到茶叶企业越来越重视茶文化的建设。安吉大山坞茶场正在建造2千多平方米的新大楼,楼上一千多平方作为白茶文化的展览室,向游客介绍和平白茶产业结构、要品牌和各自的优势,弘扬茶文化。(徐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