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作社应成为推进“无公害”的主力军

□ 渭 明

  据《燕赵都市报》近日报道,石家庄市政府下发《2009年石家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意见》,《意见》要求,2009年在省会市区和县(市)城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销售的蔬菜、果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要全部实行市场准入;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部建立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无公害蔬菜抽检合格率98%以上,10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全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无公害标准化覆盖率95%以上。石家庄市力争使百姓餐桌上的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

  石家庄市政府通过实行市场准入、推广无公害化农产品生产来保障居民的“入口”安全。无独有偶,5月1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暨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会议上,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说,我国“力争通过8-10年的时间,使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面积从目前的30%提高到70%以上。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要在现有基础上,狠抓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和推广;无公害农产品要在充分发挥标准化生产示范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发挥好便捷市场准入和质量可追溯功能作用。”

  可见,如今从中央到地方,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手段备受关注。

  据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有效获证无公害农产品达41249个,获证单位18952个,产品实物总量2.2亿吨,占食用农产品商品量的25%左右;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4915个,其中种植业产地29871个,面积3905.51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0%。

  以上数据表明,从2002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推广虽说成效显著,但是在农产品总量中所占比重仍然偏小。可以说,农产品的“无公害”事业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和过程。那么它的难点在哪里呢?

  所谓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使用安全的投入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使用特有标志的安全农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两点关键之处:一是农药、化肥的投入;二是标准化生产。前者要求在无公害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高毒农药,要使用优质农药、肥料品种。后者要求各地根据国家、省有关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相关质量安全标准,农民要严格按照此标准进行生产。

  而在我国当前绝大部分农民处于分散生产的形势下,能比较好地实现这两点的一类组织形态便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种农合组织。入社的几十、甚至几百个农户统一采购生产资料,按照统一标准生产,最后统一销售,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有的还与大中型农贸市场建立了联系,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无公害农产品销售网络;有的配送到大型超市,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得以延伸、市场销售得以拓宽。

  因此说,农合组织是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的非常有效的平台,农合组织可以也能够成为推进无公害事业的主力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