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8年底,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发展县及县以下连锁超市、综合服务社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54万多个,覆盖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3,一批县级供销合作社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
——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
县级供销合作社要紧紧围绕构建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深化基层社和社有企业改革,广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网络的村级覆盖率达到60%以上,发展专业合作社4万家、农村综合服务社25万家,基本完成经营服务网络薄弱与空白县的恢复重建,努力实现县级供销社的全面振兴。
——李成玉《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夯实为农服务基础 在新形势下推动县级供销合作社全面振兴》
山东省莒南县十字路镇官坊村的许长雪大妈,是官坊村开元超市的常客。平时,她喜欢带着孙子到超市里转悠,买孙子爱吃的零食。“这个超市盖好以前,我给孩子买点吃的、喝的都得到县城里去,因为到县城路远,很长时间才能去一次。现在好了,超市就在家门口,没事儿就带着孩子过来,几步路就到了。”5月21日,许大妈兴奋地告诉记者。
官坊村开元超市是莒南县供销合作社参股企业——山东开元超市有限公司的连锁经营店,该公司由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三级供销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目前,莒南县供销合作社已经在县里建成类似于官坊村开元超市这样的村级超市1400多处。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发展县及县以下连锁超市、综合服务社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54万多个,覆盖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3,一批县级供销合作社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
超市开到家门口
走进营业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莒南县板泉开元超市,货架上生活日用消费品、服装、副食品等琳琅满目,现场熟食加工制作方便快捷,顾客推着购物车在卖场惬意地选择中意的商品,收银台前工作人员忙着为销出的商品扫描条码……
超市业务主管尚庆兰在超市刚开张时就来到了店里,最初她负责服装卖场的销售工作。经过多年的打拼,尚大姐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店员成长为店里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现在我还记得咱们超市刚开业时的样子,因为是镇上第一家超市,那天生意特别红火,来的人太多,不得不排着队进超市。”回想起多年前热闹的开业情景,尚庆兰依然记忆犹新。
县级供销合作社一直是农村商品流通和城乡物资交流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国县级基层供销合作社加快推进改革步伐,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相当一批县级供销合作社建成了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商品流、资金流的动态跟踪,提高了网络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过去,农民油盐酱醋找个体,大件商品跑县里。如今,供销合作社的乡村超市不仅带给农民价廉物美的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还积极拓展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特别是开展了农副产品收购和通讯代办、邮政代办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民。
去年,河南省淅川县寺湾镇鹁鸽峪村的李玉彬提着两袋香菇来到村里的“新合作”连锁超市,他将香菇卖给超市后,又选购了5斤大米和2斤鲜肉。他兴奋地说:“以前买生活用品要过丹江、翻山到十里外的集镇上。遇到雨季或洪水暴发,俺们连盐都吃不上。现在超市开到了家门口,里面要啥有啥,方便、实惠,质量还可靠。吃不完的农副产品还可以通过乡村超市卖到城里,真是太方便了!”
农资配送到地头
根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部署和安排,各地各级供销合作社把构建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作为推进流通网络建设的突破口之一。辽宁省庄河市供销合作社以大连农家乐农资配送公司为龙头,以肥料协会为纽带,以基层社分销店为依托,打造现代农资流通网络。通过整合系统资源,形成了“县域配送中心+二级配送站+销售网点”的连锁配送经营模式,建成了覆盖全市22个乡镇236个村的“农家乐”农资连锁经营网络。
他们开展了电话预约购货、上门服务、提供科技咨询、测土施肥、延长营业时间、发放宣传资料等多项服务,还聘请农艺师到田间地头指导,进一步提升了连锁店的服务功能,也增加了农资商品的销售。在去年大连市政府组织的春耕农业生产服务大集上,他们送货上门销售化肥560吨,向困难农民无偿提供化肥4.6万元,受到了政府的好评和农民的欢迎。
为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资源优势,在江西省彭泽县农资连锁经营有限公司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彭泽县供销合作社将全系统的农资经营网点纳入农资连锁经营管理,全面实施连锁经营。同时,吸收、接纳相同业态的农资业主加入农资连锁经营行列,如农技站经营业主、邮政农资代办点业主都加入农资连锁行列。在经营上,由县农资连锁经营有限公司与省内外名优生产厂家订立购销合同,公司在各个乡(镇)、村建立统一编号的连锁加盟店。公司成立配送中心,有专门人员、专门车辆送货到站甚至直接到田间地头,构建起生产企业——县农资连锁经营有限公司——配送中心——连锁店(超市)——农户的服务体系。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76%的县级供销合作社开展了农资连锁配送。
综合服务显身手
近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综合服务社蓬勃发展,为农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不少县级供销合作社适应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消费需求逐步升级的新形势,从满足农民多层次、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出发,积极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这些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数量迅速增长,服务功能不断强化,设有文化书屋、健身广场、卫生服务站、农技推广站、警务室以及邮政、移动业务代办点等,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特别是一些地方村委会参与共建,使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实现了有机融合,创新了党在农村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河北省磁县供销合作社与新农村试点村合作,由村委会提供场地,供销合作社投资,在较大的村庄建立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不仅经营农资、日用品,还开展医疗医药、餐饮洗浴、旅馆住宿、幼儿园、农机具、家电维修、理发、打印、手机缴费等多项综合服务项目;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张黑墩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采取区供销合作社与村委联办的模式,由区供销合作社投资160万元,村委提供土地8.6亩,实行开放式设计模式,开办有村级医疗室、日用品和农资超市、远程教育室、图书阅览室等服务项目。综合服务中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满足了当地农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各种消费需求的愿望,成为当地村民聚集的主要社交活动场所,成为供销合作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说:“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妥善解决了多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成为新时期承接农村社会化服务的有效平台。”
专业合作促增收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是种植大蒜、蒜薹的大镇,全镇仅大蒜种植面积就有1万多亩。结合当地产业优势,郑旺镇供销合作社于2007年7月联合117户农民领办成立了德盛大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向社员提供市场信息、良种兑换、技术指导培训、收购储藏、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
社员闫凡平一共种了近3亩的大蒜,他对加入合作社感触很深,“加入合作社好处多,一是合作社社员间能开展资金互助,解决了社员平时扩大生产贷款难的问题;二是合作社定期聘请专家给社员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培训,提高了大蒜、蒜薹质量;三是不用担心销售渠道,合作社通过供销合作社的销售网络,可以很好地销售。同时依赖供销合作社的冷库收储社员的大蒜、蒜薹,在价格合适的时候还可以进一步销售。”
近年来,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托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优势,积极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截至2008年底,共发展专业合作社3.6万个,入社农户达800多万户,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等领域。2008年,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实现收入400多亿元,农民户均增收5700多元。
除此之外,这些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领域也不断延伸。浙江、山东等地的县级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农村金融创新,通过开展专业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合作和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资金调剂,实现了信用合作与生产合作的有机结合;重庆、四川等省市4300多家专业合作社参与了土地流转,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吉林、安徽、湖北、湖南、宁夏等地的县级供销社通过创办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实现与龙头企业对接,引导农民实行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加快县级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不仅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正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进一步深化县级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