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五个核心”提升服务水平

□ 王洪军 赵建成

  服务工作体现着银行管理水平的高低,孕育着银行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员工的精神风貌,是金融机构塑造自身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河北南皮农合行狠抓服务工作,并以“五个核心”(“核心理念”、“核心标准”、“核心机制”、“核心文化”、“核心体系”)为指导,强化服务管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一、“核心理念”,包括服务工作的质量观、效率观、水平观和素质观。要始终围绕“以客户为中心”,树立“质量就是生存”、 “ 服务质量就是工作质量”的思想意识,推行精细化管理,改善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让每名客户来的开心,走的满意,最终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要坚持速度、质量一起抓,提高内勤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坚持先外后内,坚持接一待二招呼三,严禁工作拖沓,闲谈怠客,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为客户提供最优质、高效的服务。

  要提高对服务工作的认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全体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服务工作的整体档次,改进服务手段和工作方法,达到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的最终目的。

  此外,“服务也是素质”。要让干部职工认识到:抓好优质文明服务工作作为展示自己管理能力、展示自己业务水平和职业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加强学习、组织培训等方式,提高干部职工的宗旨观念、道德修养、服务意识、业务技能、工作能力,增强合行软实力,为合行参加市场竞争,赢得更广泛的金融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二、“核心标准”,包括环境、创新、效率和态度。

  擦亮窗口,美化环境,让客户体验舒适感。营业窗口是合行形象的直接体现,合行要求内勤人员必须按照 “四净三无”的卫生标准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仪表大方、举止文明、微笑服务的规范,要求抓好窗口形象建设,让客户享受清新优雅的服务。

  拓展窗口,重视创新,让客户体验方便感。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金融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化。为此,合行提出要高度重视服务功能的创新工作,加紧开发新的业务品种,不断优化业务操作流程,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达到吸引新客户、巩固老客户的终目的。

  快捷窗口,提高效率,让客户体验高效感。社会发展的快节奏赋予时间新的时代内涵。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的观点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高速度、高效率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也成为衡量金融机构整体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合行要求内勤人员必须在强化业务培训上下功夫,让客户感受到合行的高效能服务。

  温暖窗口,营造和谐,让客户体验真诚感。窗口服务是社会认识合行的重要媒介和平台,合行要求内勤人员坚持亲情式服务,做到不带情绪上岗;坚持文明式服务,举止得体,态度平和;推行微笑式服务,遇到刁难耐心解释。避免效率低下、不紧不慢的情况出现;杜绝态度恶劣、作风粗暴行为做法;防止不懂业务、不学无术、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以热心、真心、耐心与诚心赢得客户的认可,打造合行的服务品牌。

  三、构建“核心机制”,打造服务亮点。 一是建立组织机制。成立优质文明服务领导小组,加强服务工作监督和管理;二是建立举报查处机制。从客户举报到核实处理的管理程序,确保客户投诉得到及时妥善处理;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将内勤业务总量和服务质量纳入工资考核体系,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的主动性;四是建立网点服务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发挥基层网点负责人管理优势,落实责任追究机制。

  四、形成“核心文化”,明确服务信念。这包括:信誉第一、优质服务、廉洁守法、敬业奉献的管理标准;行兴我兴,行荣我荣、团结进取,文明规范的敬业精神;优质高效、文明规范、亲切温馨的服务行为;客户第一、主动服务、热情周到的服务意识,通过加强职工业务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文明礼仪、金融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组织业务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星级柜员评比以及各类服务知识考试等活动,将合行的服务文化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

  五、围绕“核心体系”,建成服务网络。这主要指 “一个中心、四个层次”的服务体系。即以为客户服务为中心,一线为客户服务,在各服务窗口、部门为客户提供品种多、效率高、质量好的金融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各管理、科技和后勤部门要根据一线的需要,想方设法搞好服务,提供保障;领导为群众服务,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上级为下级服务,上级行要统筹规划和指导基层行的优质文明服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奖励,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对下级的工作积极给予支持和协调。

  总而言之,就是人人参与服务工作管理和监督,人人探索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人人为服务工作出力量、做奉献,不断推进建设现代化金融企业的发展步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