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我参加了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总局召开的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记论证会。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红茶申请原产地标记保护产品。
在申报材料中,我看到一个资料,引起我的深思。坦洋工夫,1915年就得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据说是与茅台同时拿到。现在,茅台成为国酒,可有谁知道坦洋工夫呢?
与坦洋工夫同时获得该奖还有祁门红茶。祁门红茶还是享誉全球的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如今也困难重重。
在国内市场,其他茶类红红火火,而红茶市场却冷冷清清,为何?在计划经济年代,为了多出口,国家一直采取“以绿补红”的措施,就是用出口效益好的绿茶,来补贴效益差红茶,才使得红茶在国际市场上与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一比高低。改革开放后,这项措施取消,红茶的弱点开始暴露出来。我国地处高纬度地区,大多数茶区不太适宜红茶生产,这也是事实。但是,我们在传统工夫红茶上,还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祁门红茶、正山小种、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等等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只可惜,我们不重视质量,加上这些产区经不住绿茶等效益高的产品诱惑,也改产绿茶,从而使得我们红茶产品质量下降,失去了原有的风格,导致红茶市场整体低迷。
是不是我们的红茶没有机会呢?我认为恰恰相反,红茶将会是茶叶市场的下一个机会。
从国际市场上看,我国的工夫红茶还有很大的市场,祁门红茶、坦洋工夫、正山小种这些茶叶在欧洲已经是家喻户晓,有着十分广泛的消费基础。现在,欧洲茶叶市场被国际上一些大的企业垄断,但是,只要我们引导得当,我们的红茶企业能够直接介入市场,在市场上增加我们的发言权,通过国际上通用的原产地地域产品标记保护,我们的份额会不断扩大。前一时间,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正在与欧盟谈判,有10个原产地标记产品将与欧盟相互确认,就包括我们的龙井茶。下一步还逐渐扩大范围,重点支持坦洋工夫这些以国际贸易为主产品。
从国内市场看,目前国际上的红茶生产国和主要红茶品牌也看中中国的市场,并且纷纷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推广红茶。最早进入中国的立顿红茶,已经开始进入收获期。前不久,印度红茶在北京举办的推介会,引起了媒体的广泛重视。加上城市居民的早餐越来越西式化,一些西式快餐在中国快速发展,这些都将在潜移默化引向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红茶市场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但这并不表明中国红茶市场的春天马上就会到来,一个产品的兴起,需要对市场进行培育。我曾经建议,红茶产区联合起来,在寒冷的冬季来一场“红色风暴”,向消费者推介红茶,把温暖的关怀带给消费者。另外,我们也要看到,红茶市场的竞争与其他茶类不同,国际上已经有了大的品牌立顿和团宁,因此,红茶市场的竞争将会是品牌之间的竞争,红茶企业必须具备有足够的实力,才能与之抗衡。在这之前,通过原产地标记保护,来保护我们的传统红茶,未雨绸缪,确实是明智之举。
(摘编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