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6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爱茶的娃娃


  茶是友谊的桥梁

  在台湾时,我经常看见长辈们用茶招待客人,围聚在一起,你斟我饮,其乐融融。我琢磨着,为什么他们要喝茶呢?为什么他们喝茶、泡茶的姿态那么讲究呢?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奥妙呢?在一年级的时候,我随着爸爸妈妈来到上海,在应昌期围棋学校念书。正巧学校里有茶艺拓展课,我带着好奇报名参加了茶艺兴趣班。经过了几年的学习,我从一个对茶艺一无所知的小毛孩儿成为一个对茶艺有所了解的女孩子,从一个不懂冲泡的小学生逐渐成为了小茶人。

  记得那一年,为了迎接韩国友人到我们学校访问交流,我担任茶操表演,茶操动作看似简单,但多变的队形,一时难以记牢,还要随着节奏,与冲泡的大姐姐动作配合在一起。中午,当同学们吃饭时我得抓紧时间练习,当同学们背起书包准备回家时,我正投入紧张的训练中……

  演出那天,我紧张万分。随着音乐响起,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们连贯而优美的舞姿与大姐姐表演冲泡的动作配合得很好,深深地吸引了来自韩国的客人。直到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我还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演出成功了,从掌声中我感到了欣慰。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与新加坡学生的交流活动,那是我第一次担任主泡。十分担心自己会忘了该做的每一个动作,或者烫到手怎么办?冲泡的时候断水怎么办?顺序搞错了怎么办?我的脚和手都在颤抖。交流活动开始了,老师讲解完后,我来到新加坡学生面前,定了定神,向新加坡学生介绍茶的冲泡方法、敬茶的动作和茶的礼仪以及凤凰三点头的含义。表演完毕后,我看着新加坡学生,虽然我不懂他们说的,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看出我们表演的十分成功。   (章恳宜)  

 

  第一次为妈妈泡茶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一个人坐在家里。心里感觉空荡荡的,没事干。正在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就一溜烟地跑进厨房去了。

  我从煤气灶下的柜子里拿出来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黄山毛峰,在包装上还印着一首茶诗:“江涛杨柳频频回,一品香泉轻轻醉。明月静淘话时节,名茶翠袖欲连蹄。”

  打开盒子,一阵阵浓郁的茶香味扑鼻而来。我马上拿了大约3克左右的茶叶,按老师所教的方法泡起来。看着茶叶慢慢地沉到杯底,我觉得这真是美极了。忽然之间,我觉得品茶的场合好像不太温馨,于是我就自己动手打扮了起来。我在床边挂上了“井字花架”,这也是自己做的,里面的花是绢布做的。我又在自己的小床上挂上了两幅画,框架是自己做的……

  一切都准备好了,这时我又想起茶艺表演一般情况下都会有配乐,假如能边喝茶边听音乐会觉得很亲切。于是我又拿出了家里的音乐盒。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妈妈回来和我一起品茶了。

  等了一会儿,妈妈终于回来了。我连忙把妈妈带进我的小天地,来喝我泡的茶。妈妈接过我递上的毛峰,品了一口,笑眯眯地说:“茶虽然苦,但有女儿的孝心在里面,也是一种甜蜜的滋味。”

  啊,我真是太兴奋了…… (倪云丽)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记得我学茶艺时只有一年级,看着老师那一招一式优美的动作,我被它的高雅所吸引。记得老师第一次教的是绿茶的冲泡,我认真仔细地看着老师的动作,反复琢磨练习终于泡出了一杯茶香四溢的龙井茶,双手捧起玻璃杯,清香扑鼻而来,抿一小口,虽然很苦,但是当茶水在舌面上滚上几个来回咽下之后,在舌根部留下了甘甜。

  后来,我们接到了茶艺表演的任务,每天上完一天的课,还要留下练习泡茶,我的心里一千一万个不情愿,但最后还是留下来练习。因为泡茶时要站着,每天回到家,小腿酸疼得不得了,但我还是坚持每天留在学校练习到4点钟。

  表演的那一天终于到了,我和另几位同学一起走上舞台,优美的音乐响起,我们整整齐齐地鞠了一躬,接着就开始泡茶,首先是茶具的展示,然后温杯……一杯热腾腾的茶沏好了,台下的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们。我看着这番情景激动不已,心想,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通过学习茶艺这门高雅艺术,让我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刻苦学习,不再贪玩,这样才会获得好成绩,得到甜美的劳动果实。 (尤子依) 

 

  我的愿望是

  在世博会表演茶道

  我是回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也是回民星月茶艺队的一名队员。我们学校是一所民族学校,也是一所少儿茶艺特色学校。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成为星月茶艺队的队员。

  在茶艺队里,老师为了让我们了解茶文化、了解各地区的茶艺礼仪和茶叶的制作等,组织我们观看录像,查找资料,走访茶叶店。在我们初步了解茶知识后,又和我们一起找,一起听,一起说茶诗、茶风俗。一次,为了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带我们找专家,还手把手救我们上网查资料。队员们通过动手实践,知道了许多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茶俗。

  通过学习,我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习茶艺后,我们的礼仪、举止有了很大的变化。几年来,我们已学到了许多茶知识和民族茶艺的礼仪,让我们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比如学习了白族的三道茶后我们知道了要想学得真本事,首先要吃得起苦。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享受到生活的甘甜。通过表演回族的八宝茶,我们知道了回族是一个特别爱干净的民族。还有,藏族的酥油茶可好喝啦!这是当年文成公主下嫁西藏时带去的珍贵礼物。虽然我们没有去过云南,但是通过编排傣族的竹筒茶后,我们知道了傣族人喜爱住在竹楼里,孔雀是他们的吉祥物,还知道三月是他们的泼水节。

  在APEC会议期间,我们茶艺队的队员就用学到的本领接待MRT的嘉宾和他们的夫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的中日书画大师联谊会上,大师们争相品尝我们为他们泡的民族风味茶。在俄罗斯领事馆举行的“中俄茶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泡了一道“满族五珍茶”把俄罗斯领事及其在上海读书的俄罗斯小朋友看呆了。从民族茶艺中,我们亲身体验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的奥妙,深深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2010年,上海即将举办世博会,我有一个愿望:到那个时候能用我所学到的本领向世界各国的来宾表演我们国家的民族茶道。 (赵志伟)  

 

  我和少儿茶艺一同成长

  十一岁的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被老师推荐到上海黄浦区少年宫学习茶艺,至今已有十年了。作为茶艺队最老的一批学员,和少儿茶艺一同成长。

  刚开始学习茶艺时,我真的是一窍不通,绿茶、红茶、白茶……把我都搞糊涂了,刚开始的训练也是很艰苦,每一个基本的步伐和动作我们都要练上好几遍,没有掌握好泡茶的技巧,就得面临被开水烫手的危险,打退堂鼓的想法也在我脑海中出现过好几次。但渐渐地在老师的培养下,我对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还成了一名主泡师,有幸为杨堤爷爷奉茶!

  在这几年来,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五年前我们一行18位少儿茶艺队队员到北京宣传茶艺。在那期间,我们还有幸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走进电视台,为北京的小伙伴儿们传授茶艺知识。我们得到了北京崇文区少年宫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崇文区少年宫在我们走后不久,也成立了一支少儿茶艺表演队,并来到上海和我们一同联谊。

  十年里,许许多多的地方都留下过我们少儿茶艺的足迹,我们去广州、杭州、武夷山、绍兴、扬州、南京……如今我已是上海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系的学生了。我担起了上海大学茶艺社团社长的担子,如今我们的茶艺社团已经发展到了100多人,举办了几十次活动,使我们学校的大学生们也渐渐地熟悉了茶,了解了茶艺,我们的社团获得了老师、同学的肯定和欢迎。在前不久的艺术节上我们被评为“优秀社团奖”。可在成立最初,我们的学员不到20人,经费更是个大问题。那时少年宫的倪焕凤老师、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刘修明老师、刘启贵老师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从百忙之中抽空来为我们作讲座、上课,传授茶艺知识,送茶具和茶叶给我们,让我们的社团工作能顺利开展。

  这十年来,在茶艺队里我学习到的不仅是茶艺知识,更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发扬茶人的精神,让茶人的精神代代相传!(李星)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