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到新一轮农产品的上市旺季,各地“菜贱伤农”、“果贱伤农”、“奶贱伤农”、“肉贱伤农”的事件便时有发生。比如去年某地甘蓝严重滞销,白菜价低不如喂羊;今年以来,各地生猪价格连创新低,养猪利润大幅缩水。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就盼着增产,然而增产却不增收,农民苦不堪言。
市场经济有铁的规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细究每种农产品滞销背后的原因,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过去一两年该农产品畅销价高,以致来年农户盲目扩大种养规模,生产蜂拥而上,结果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走低。而在国外一些地方,这种现象虽然也难免存在,但不像国内如此严重。据了解,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实现了“市场经济下的规划经济”。要实现“规划经济”,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就是让农产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在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按农产品单品种办会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每一个品种的行业协会又很注重向纵深发展,一般把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如育种、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都包括进去,以发挥信息沟通和组织农民的作用。
运销是农产品产业链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促进销售、提高价格至关重要。而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对农产品销售一直采取放任自流的被动态度,不仅市场行情信息闭塞,同时也没有主动开拓市场,更没有组织销售机构负责农产品运销,都是等着外地的运销商上门收购。在没有主动开拓市场的情况下,就谈不上对农产品的定价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改变被动的农产品运销模式已成当务之急。由农业主管部门引导,行业协会组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牵头,主动开拓市场,并与购销商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才能保障和扩大农产品的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还急需大力开拓农产品深加工能力。这样既可以解决市场需求相对过剩问题,降低运销成本,还能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提高生产效益。因此,走农产品深加工的道路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之路。
“猪价跌涨”与“瓜果烂市”的教训再次告诉我们,只有尽快形成农产品产业的统一规划和布局,才能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产销脱节,农民才不会误判市场,从而避免农产品过剩而烂市;只有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大力提倡种养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的一体化,才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真正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