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6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亮点工程”暖农心
——山东省惠民县联社探索“1+2+3” 创新支农模式纪实
□ 本报记者 孙思磊 通讯员 王今蜂 王大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场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似乎在一夜之间唤醒了中国农村信用社沉睡多年的发展活力,信合人的创业激情也再度被点燃。近日,记者在山东惠民采访时发现,在这片我国古代伟大军事家孙武曾经生活的土地上,当地信合人正在把古老的智慧沉淀创造性地运用到企业发展和服务三农的事业中,通过打造“亮点工程”,有效促进了自身改革发展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和谐共赢。

  近年来,山东惠民县联社切实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探索由1个党委成员带领两个部室成立专项课题组,同时指导辖内三家信用社用1到2年的时间开展业务创新的工作新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工作亮点。“1+2+3”业务新模式在全辖推广以来,该联社牢牢抓住了业务工作的主动权和制胜权,业务发展全面开花结果,经营业绩再攀历史新高。

  “春风工程”:

  送暖返乡农民工

  赵建军是当地姜楼镇小赵村一名外出农民工,在金融风暴的寒潮侵袭下因单位停产裁员被迫返回家乡。而现今他已成为惠民县县城东部工业园区的一名职工,再也不用为就业的事发愁了。原来惠民县为搞活当地经济正在全力建设东部工业园区,当地信用社瞅准时机提前与准备进驻该区的民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协议特别规定,企业要优先安排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对于积极录用返乡农民工的企业,信用社将给予贷款发放优先、贷款利率优惠、贷款额度放宽等扶持政策,并与其建立长期业务合作。此举极大的调动了民营企业招录返乡农民工的积极性,目前,锦绣纺织等多家企业的招工政策纷纷向返乡农民工倾斜,解决了28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

  从失业被迫返乡到到在家乡顺利实现再就业,与众多仍在城市为谋一份工作而苦恼的农民工相比,赵建军无疑是幸运的。据记者采访了解,在当地信用社的积极推动下,像赵建军一样的幸运儿在惠民还有很多。

  去年以来,惠民县联社积极推行“1+2+3”业务模式,挖掘信贷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新亮点,开展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春风工程”,有效解决了当地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的问题。目前,该联社已向800余户返乡农民工提供信贷资金650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落实保民生、扩内需、促就业政策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一致好评。

  “民心工程”:

  打造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为了让农民能像城市人一样享受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近年来惠民联社将优质文明服务作为形象工程、亮点工程来抓,立足“农”字抓服务,服务三农促发展,着力在解决“办贷效率不高、服务不尽精细、亲农力度不够”等问题上下功夫,做活支农、亲农文章,倾力支持本地农民创业,成为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贴心人。通过开展“真情服务周”、“文明服务月”等活动,出台了一系列人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措施,竭诚打造农信服务品牌。在涉农资金发放高峰期,通过增设涉农补贴发放专柜、推行农户一卡通、开通电话查询余额服务等方式,着力提高业务办理效率,解决了农户排队难等问题,极大方便了本地客户。联社营业部的优质文明服务逐步赢得了当地客户的心,被当地老百姓誉为“咱老百姓的当家银行”。

  “以前俺们为弄清楚本月补贴是否发到手头上,一大堆人去信用社都挤破了大门,而现在只需让孙女打个电话就能查到发没发钱,钱存到信用社俺也放心了,”当地农户王老汉说起惠民农信社金融下乡、为农服务时,兴奋地告诉记者。

  “暖心工程”:

  全力破解农民贷款担保难

  “支农先知农”,贷款难一度成为困扰农民的棘手问题。该联社将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作为助推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暖心工程”来抓,通过全力解决农民担保难问题,逐步加大高效支农的力度。其中,城区分社的应收工程账款抵押模式创新彻底改变了该联社此方面业务一度空白的历史。

  基于惠民县政府欲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而工程施工资金严重短缺为背景,由县财政局出面担保,以施工方付款计划、合同文本等作为抵押,由信用社解决融资难题,一举实现了信用社、施工企业、政府部门三方共赢。孙武社与农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探索创新出了“企业+农户”、“产业基地+个体工商户”的新型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实现信用社、企业、农户三者互动。通过与惠民县光明饲料厂签订协议,由该厂为当地120余名养殖户进行担保,通过“集中授信、连片放贷”的形式发放此类贷款320余万元,帮助养殖户及时缓解资金压力。

  该联社理事长吴加军向记者表示,“1+2+3”业务创新推广模式创立以来,全辖信用社涌现出了很多工作亮点。该联社将定期汇总辖内各社的亮点,邀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后,适时在全辖范围内推广铺开掀起燎原之势。惠民县农信联社将以“1+2+3”业务创新推广新模式创立一周年为新的起点,迎接新挑战,踏上新征程,焕发新风貌,实现新跨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惠民谱写新的华彩乐章。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