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对农资行业来说是极为困难的一年,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化肥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多重背景下,化肥企业面临着内销不足、出口受阻的双重压力,企业开工率和市场价格日趋降低,很多农资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在化肥行业乌云密布的关键时刻,很多经过多年市场历练、身经百战的农资人从2009年年初就开始谋划“破冰”之举,在艰难中伺机而动,蛰伏后准确地出击,突破险情。云南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华就是其中的一个。
云农股份公司作为西部地区农资供应的龙头企业之一,自2001年改制后,以全新的机制、优质的服务,面向省内外和国内外市场,获得了良好的业绩。2009年,在这个农资行业危难的时刻,云农瞅准机会,以十足的信心,过人的眼光和魄力,打了一场“硬仗”。
有人说,中国的农资行业由于特殊国情和起伏跌宕的商情锤炼,成为一个融智汇贤聚集的领域。在农资体制滞后和激烈竞争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化肥市场汇集了更多的贤能之士,锤炼了一批精髓人物,打造了一种强者文化,他们在“危”字的背后看到的是“商机”,身处“危”情依然信心十足。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我们不能盲目悲观,要客观的分析市场和企业的现状,找出应对的办法,信心对行业的影响首当其冲,只要大家相信农资行业的未来是光明的,并共同努力,一定能渡过难关。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2009年初始,温家宝总理在出访的时候强调了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他出色的演讲、客观的分析、真诚的态度大大增加了国人和世界面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勇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的从农资补贴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措施,也加强了业界战胜“严冬”的信心。这些措施的实施,最终的受益者是中国农民,是中国农业,进而是整个中国经济。而这些都与农资行业密切相关,提供充足优质的农资产品,完善农资流通网络,加强终端农化服务,这些都是中国农资人的使命和责任。从中国农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我们需要鼓起干劲;从今年国家经济大形势的角度,我们要鼓起信心!
对农资行业来说,金融危机来得晚,去得也慢,这就需要我们农资人联起手来,想对策、共努力,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金融危机对农资行业的冲击。肖华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话放在农资行业同样适用。他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做恢复信心的准备。经济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同时,崩溃的是人们对市场的信心。肖华跟员工们说,我们不能盲目悲观,要客观地分析市场和企业的现状,找出应对的办法,信心对行业的影响首当其冲,只要大家相信农资行业的未来是光明的,并共同努力,一定能渡过难关。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当然不会。云农的员工们都为让“春天”到来而努力着。
从去年7月中下旬以来笼罩在市场上的观望气氛仍然没有散去,在整体价格频繁的波动中,厂家困惑了,经销商困惑了,到底低迷的农资市场何时能够真正回暖,后期的价格还会不会继续下滑,在淡储一直没有正常进行的情况下,今年的春季用肥能否正常供应……众多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农资人的心。
肖华在分析整体市场和云农的现状后,拨云见日,寻出了自己的路子——给经销商实行“保底政策”,把风险全担在云农自己头上。肖华认为,从经销商心态来看,由于受到当前化肥需求减弱、价格下跌的影响,经销商恐慌心理较重,很多人担心后期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导致农资价格再度下滑,大多拿货的积极性不高,都处于观望态度。经销商不拿货,货只能在库里放着,公司失去了流通功能,资金盘活不了,企业就会很被动。为了加快库存周转、摆脱被动局面,只有主动出击,让货物“动”起来。货只有到了市场上,资金才会回笼。于是,肖华他们做了大胆的决定,让经销商先拿货,把货铺下去,舍掉的是利润,得到的是市场的启动。
2009年,农资行业厂商之间面临的最大考验是网络链条的密合程度,但是,任何关系的牢固都不是一方付出所能得到的,农资行业的厂商之间也是如此。云农与厂家之间多年的良好合作和良好信誉,在这个时候给了云农股份最大的回报。上游厂家的政策支持,不仅给了云农股份充分的回旋余地,也是云农股份惠及下游经销商的所依所托。大家就是这样“你暖着我、我依着你”,彼此的付出,得到的是在危机里相互维持着流通环节的顺畅。大家互相信任、抱团取暖,也成为肥市的严冬最沁人心脾的一股暖流。
市场就像是匹烈马
市场就像是一匹烈马,你嫌它的性子烈,抱怨它不听话都无济于事,它依旧故我,要找到那个套马的圈子,把它的头套住才能把它制服。这其中也会有被“马”踢伤的危险,所以才更要摸透市场规律,因时而动。
199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改进化肥价格管理方式,建立指导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化肥出厂价格由定价改为指导价,放开化肥零售价格。2004年,针对化肥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国家对实行市场调节的化肥出厂价格和零售价格分别实行提价申报、差率控制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由于化肥产品的种类繁多,生产规模、工艺路线差异大,经营环境复杂,客观上价格很难统一。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化肥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市场竞争充分,瞬息万变,要想把握市场,首先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尤其是在整个行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能准确洞察市场,加上成功、稳健地操作,就会给企业甚至行业增加很多信心。肖华在市场上打拼多年,对市场有着自己的直觉和把握。
国内尿素价格的走势主要取决于煤炭价格、国际尿素价格和国内市场采购积极性。2008年前期,煤、油、矿、酸等原料高企带来的成本上升尚未消化,需求大幅度降低又接踵而至。2008年下半年,硫磺等原料价格的急剧下跌又使化肥企业亏损严重,成本和销售压力正深刻影响着整个化肥行业。
2008年年底的尿素市场并不被业界看好,大家都在观望,不敢轻易拿货。在综合分析了市场形势之后,肖华组织公司战略性的积压尿素,凭着他多年在农资行业的经验,他预感到尿素后期将会有一个起伏的过程,如果抓住这一波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波行情,瞧准时机进货,就会成为掌控全年局势的制高点。但是,毫无疑问,危险永远与机遇并存,市场是残酷的,如果预测对了,皆大欢喜;一旦失误,将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需要超人的胆识和过人的承受力。
肖华,一个典型的南方汉子,硬是凭借着市场历练的直觉和南方人的韧劲儿,在10多天的时间里,一下子就抓进几万吨尿素。果不其然,从2月中旬到3月初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尿素从1580元/吨弹到了2200元/吨,肖华抓在手里的尿素,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全部出手,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一进一出的瞬间,换来的是收获。“当时的压力特别大,我也没想到涨的势头来的这么猛”,肖华回忆说,“市场就像是匹烈马,你嫌它性子烈,抱怨它不听话都无济于事,它依旧故我,要找到那个套马的圈子,把它的头套住才能把它制服。”他坦言,这其中也会有被“马”踢伤的危险,所以才更要摸透市场规律,因时而动。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云农绝不等、靠、要,我们要靠着自己的努力来找到应对困难的措施。当寒冬到来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找对策,联合业界所有能联合的力量抱团取暖,用彼此的温度来温暖对方。国家的政策我们期待,但是不能依靠。
《国际歌》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自助者天助,无论到何时,能真正帮助我们的人只有我们自己。在困难面前,只有当自己寻求改变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改观,别人的帮助解决的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在这个农资市场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肖华带领云农股份,从自己做起,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信心很重要,但是只有信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正确的思路和踏实肯干的精神。“诚信为本,服务三农”是云农一直秉持的理念,肖华深深明白,自助者天助,只有自身做好了才能在行业当中立脚,才能在老百姓心中有好的口碑,才能把企业做的更大更好。
肖华说,云农绝不等、靠、要,要靠着自己的努力来找到应对困难的措施。当寒冬到来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找对策,联合业界所有能联合的力量抱团取暖,用彼此的温度来温暖对方。国家的政策我们期待,但是不能依靠。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我们期待外援,但绝不依赖外援。我们伟大的中国是从危难中走来的,危难考验的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行动力、思考力,我们现在又遭遇了金融危机,这个危机波及到了农资行业,做为农资行业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来与各位农资人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抵御危机。肖华说这些的时候眼神很坚定,给人无尽的信心和力量。他说,一个行业就是一个产业链条,无论我们在链条的哪一点上都对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是一个整体,利益的共赢让我们走的更长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来度过这个难关。“危机”到来的时候养精蓄锐,厉兵秣马,等到“危机”过去了,就到了崭露头角的时候。“危机”并不可怕,行业暂时的不景气也不可怕,只要我们业界人士都鼓足信心,从自己眼前的事做起,向着目标努力就能成功!
“志在必得”和“势在必得”是两个概念。“志在必得”说的是在态度上有取得胜利的信心;“势在必得”说的是事物已经发展到了不得不成功的地步。我们相信,云农会在肖华的带领下,积蓄能量,蓄势待发,势在必得,给农资界带来更大的信心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