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磷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创业时期。从1958年建矿到1988年,是开磷的第一次创业时期。经过30年的时间,建成了150万吨/年大型磷矿石生产基地,成为“无泄漏矿山”、“清洁文明矿山”,化学矿山的标杆单位,原化工部曾号召全国的化学矿山“远学吉化、近赶开磷”。
从1988年至今,是开磷发展磷化工的第二次创业时期。第一阶段从1988年开始建设2000吨/年黄磷和10万吨/年重钙起步,到2000年磷化工发展初具规模止。在这一阶段,开磷提出“稳定矿山、发展加工,开发两类产品,建设两个基地”的发展战略,决定走矿肥矿化结合的道路。
2000年底,新班子上任后的开磷步入了第二次创业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态势,结合企业实际,为赢得市场竞争,新班子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用三个五年时间(2001~2015),通过进一步发展磷化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开磷的销售收入从2000年5.39亿元分别提高到2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
勇往直前 再造开磷
从2000年至今,开磷在国家没有直接投资的情况下,新班子带领职工用行动和实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使一个包袱沉重的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首先,立足自力更生,采取滚动发展、逐步积累的方式抓发展。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之初,由于缺少投入,开磷利用自有资金和少量银行贷款,投入由少到多,项目从小到大,逐步积累。磷酸装置从8万吨到两套30万吨;硫酸从20万吨到50万吨,再到80万吨;磷酸一铵产能从6万吨到20万吨;磷酸二铵产能从12万吨到24万吨,再到60万吨。通过滚动式发展,企业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这种滚动发展的方式,开磷人把它形象地称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发展方式。
其次,引进战略投资人加快发展。仅仅依靠滚动发展的方式,企业发展还是相对缓慢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自2003年以来,开磷相继引进中化集团、黑龙江北大荒商贸集团、山东兖矿集团、贵阳工业投资公司等战略投资人开展合资合作,吸引资金近6亿元,建成了180万吨/年息烽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2月,经过1年的紧张建设,开磷3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建成投产,成功涉足煤化工产业,开磷的产业结构更加配套、工艺流程更加稳定,产品功能更加合理,磷煤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开磷已发展成为全国磷复肥行业的“四大家族”之一。
2008年,是开磷建矿50周年、发展磷化工20周年的大庆之年,开磷提前2年零3个月实现了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销售收入60亿元,是2000年的11倍之多,同时为提前5年实现100亿元销售收入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人瞩目 循环经济创奇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磷追求的目标是在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地企和谐的过程中做强做大开磷。一是实现磷矿资源的生态环保型无废害开采和高效集约利用;二是不断延伸产业链,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三是在企业的整个生产链条中,依靠技术创新抓好循环经济的建设,使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成为无废、少废和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
在此基础上,开磷还为实现磷矿资源的生态环保型无废害开采,开展了用改性磷石膏等磷化工废渣充填井下采空区的“矿山充填法”采矿试验,在国内第一家建立了磷石膏充填系统,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但资源回收率由70%提高到80%以上,还解决了磷化工废渣磷石膏、磷炉渣的地表存放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环保安全问题。同时,通过对回采后采空场进行充填处理,采矿作业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避免了地表塌陷、山体崩落,防止和减少了地质灾害,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初步实现了磷矿山的环保型无废害开采。
其次是抓好“三废”的综合利用,使生产过程成为无废或少废和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在“三废”的综合利用上,最为重要的是攻克了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技术。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成功开发了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直接利用“二水”磷石膏采用“一步法”生产工艺的年产1亿块高强耐水石膏标砖生产线,突破了国际国内行业中公认的工业“二水”磷石膏不能直接生产高强耐水建筑材料的技术瓶颈。1亿块石膏标砖可消化16.08万吨(干基)磷石膏、7.2万吨磷炉渣和11万吨蒸汽。今年开磷将建成年产10亿块石膏标砖生产装置,年消化160.80万吨(干基)磷石膏、72万吨磷炉渣和110万吨蒸汽,可基本消化完息烽磷化工基地当年产生的废渣和废气。目前,开磷生产的新型磷石膏标砖已成为贵州省人民政府重点推广的替代粘土砖的新型建材产品。
在抓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同时,开磷也加强了工业废水废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余压余热能量的梯级开发利用。在息烽磷化工基地投资新建和改造了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实现了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循环利用不外排。一部分经处理后的工业废水返回生产系统循环使用,一部分用于厂区、生活区景观喷泉用水和用于养花、种草、种树、养鱼,为企业每年节约取水费和排污费1600万元。
加强开磷矿区井下涌水的循环利用。开磷矿区井下年均排水量为782万立方米,通过安装输水管道集中收集,作为化工装置生产工业用水,年可减少新鲜水取水量550万立方米,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在化工生产余压余热利用方面,建成了余热回收系统和2×12MW发电机组,每年可发电1.7亿千瓦时,为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循环经济的建设,开磷改变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的线型模式,建立起“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物质流动模式和内部循环经济体系运行模式,实现了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开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开磷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50多年的开发与建设,一座气势恢弘的现代化磷城在黔中大地崛起。
2009年,开磷人还在创造着奇迹:随着大水工业园120万吨磷酸二铵项目的建成投产;随着开磷加大矿山的扩能技改力度,将形成年400万吨~500万吨磷矿石的生产能力,这就意味着开磷将提前五年实现“第三步”战略发展目标。
第二个“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又在开磷人心中酝酿:用三个五年的时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阮国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