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钾肥一粒儿不进也够用”,这种概念的够用是“吃干榨净”,潜台词就意味着没货了,其结果就是价格涨到“天”上去了。这种意义上的够用,和有一个安全库存的够用在概念上不同。目前需求不足、信心不足、大家比较恐慌是现实,但是任何一种商品有暴涨就有暴跌,有暴跌就有可能上涨。现在先消化库存、库存消化差不多了再去进货无异于杀鸡取卵。国内资源越来越少,国内价格也将暴涨。
现在钾肥市场库存多不可否认,但是,现阶段的需求和市场行为有其特殊性。在过去三年的任何一个时点,包括国产和进口数量在内,中国静态、可统计的钾肥数量都没低于过400-500万吨。从供应的角度来说,供给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是需求发生了变化。原来需求很旺盛,现在近乎于“休眠”;那时人们买晚了生怕涨价,现在怕买早了跌价。也就是说,市场需求和心理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此外,近几年任何一年近80-100万吨的管道库存都没有被统计在内。过去任何一个大厂不存三个月的库存原料心里就不塌实,但是现在没有人存钾肥。由此得出二个结论,一是市场确实不理想,在现有需求条件下供给确实很大;二是从目前市场供给分析,库存数字与过去两、三年的概念不同。
我认为,钾肥价格需要平稳,这对包括国家、农民、国内钾肥产业以及企业利益都有好处,不能认为钾肥越跌越好,跌就意味着将来可能产生报复性上涨。现在一种极端情绪认为越跌越好。随着库存的消耗,就会从低位有很大的上涨,对“三农”有利吗?要保护农民利益,现阶段只能压抑和压制产业利益乃至行业利益,国家的经济财力、体制资源还不足以让“三农”的利益在脱离其他行业利益的基础上得到足够的体现和保障。政府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钾肥来说,最好的平衡就是在一定价位上保持平稳,不要大起大落,而且这个平衡点保持的越长越好。
我认为, 后期钾肥有几种可能性。一是中国的签约时间如果晚于印度会很被动,很不利。二是印度即使签了约也不可怕。印度在这个市场中起的是恒定作用,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印度不可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