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孙瑞灼

  研究了近两年的环境税征收方案,在日前由国务院批复的《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得到重申:加快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 5月31日,有关专家对记者表示,目前财政部正在与环保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研究环境税的开征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拿出最终方案,开征环境税也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一定会“尽快”。( 6月2日《中国经济时报》)

  早在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要开征环境税,此后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也多次强调要开征环境税,可如今两年过去了,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环境税成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让人感到遗憾。

  开征环境税,首先源于我国目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治理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今年2月24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透露,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虽有所好转,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城市超标;全国大江大河水质虽有所改善,但仍有近四分之一的监测断面超过劣V类水体,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有39.3%为劣Ⅴ类水体,城市内湖污染十分严重;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且污染区域不断扩大;全国三分之一的城市声环境质量处于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水平。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较为艰巨。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我国目前没有将环境资源等外部成本内在化,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有关。就国内而言,当前一些地方和企业仍存在以破坏环境、污染自然、掠夺资源作为经济发展代价的现象,一些恶性的环保违法事件不时发生。就国外而言,一些生产污染性产品的国际资本,纷纷流入我国,既逃避本国税负,又转移污染,给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危险,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埋下隐患。而环境税能通过税收的手段,解决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成本问题。与此同时,环境税能为国家公共财政筹集环保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开征环境税,通过税收手段来解决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是我国改善环境治理的迫切需要。

  与此同时,就我国环保经济政策而言,目前主要是以各项收费为主,征税为辅。这种以费代税的办法,不仅造成各种税费的不统一,而且不利于征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以税代费,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环境税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自20世纪70年代起,不少国家就采取了各种法律和政策手段,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其中一些发达国家将税收也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把环境税引入其税收制度,依据“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设置,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环境、城市环境等诸多方面,并且都把环境税收取得的收入专项用于环境保护,使税收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期待环境税能早日开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