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6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展有机肥行业需要国家层面引导
——访全国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沈其荣教授
□ 本报记者 吴 江

  本报实习记者 张 番 摄

  2008年5月28日,温家宝总理强调“引导农民合理施肥,鼓励增施有机肥”。随后,国家财政部发布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对有机肥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与此同时,国际肥料界也传出佳音。在第77届IFA会议上,国际肥料协会为表彰André Bationo博士在提倡高效、平衡施肥以及环保化肥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将国际作物营养奖颁发给他。André Bationo博士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配合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可以有效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所有信息显示,有机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但是,有机肥行业也面临着政策瓶颈,标准缺失以及认识误区。日前,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农大副校长沈其荣教授。沈教授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呼吁:发展有机肥应当着眼点于环境改善,同时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记者:沈教授,您好!目前中国的有机肥产业发展很快,但是人们对有机肥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有机肥产品也良莠不齐。从专业角度上讲,您如何看待有机肥?

  沈其荣:我这里讲的商品有机(类)肥料指的是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微生物有机肥以及用堆肥生产的液体肥料,目前主要是商品有机肥(堆肥)的发展遇到一些“瓶颈”。很多人不了解商品有机肥,觉得很赚钱,但是真正投资一个商品有机肥企业,赚钱的难度比较大。一是由于商品有机肥主要是着眼于长远收益的土壤调理,效果与大化肥相比不容易显现。农民看不到显而易见的效果,存在认识上的问题,造成商品有机肥价格上不去。

  其次,有机肥肥源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企业想投资生产商品有机肥,一定要考虑方圆20公里内有没有这么多的有机肥原料。即使能够找到有肥源,也不能与周边形成肥源竞争,否则由于商品有机肥销售价格低,企业往往得不偿失。

  2001年,我曾经预想过经过几年的发展,江苏有机肥企业产能在3、5万吨左右的将有10来家,但是几年下来情况并不乐观,最大的“瓶颈”还是原料问题。但是,从总体情况看,江苏有机肥企业的发展比较好,政府支持、投资环境好,产品技术含量也高,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目前绝大部分商品有机肥企业的产能都在5000吨到2万吨左右,规模还比较小。

  补贴和限价“并轨并行”,补贴面必须大,否则市场就搞乱了

  目前国家即将实行有机肥补贴政策,在此之前,有些省市已经提前实施补贴,比如上海、江苏、北京以及山东等地。但由于补贴的数量远远小于我国商品有机肥的生产量,农民只买补贴肥料,使有机肥企业市场正常销售受到较大冲击。

  记者:您认为有机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沈其荣:有机肥的问题来自市场,补贴和限价政策同时实施让企业面临难题。目前国家即将实行有机肥补贴政策,此前,有些省市已经提前实施补贴,比如上海、江苏、北京以及山东等地。但由于补贴的数量远远小于我国商品有机肥的生产量,农民只买补贴肥料,使有机肥企业市场正常销售受到较大冲击。

  比如,江苏省政府给商品有机肥的补贴是150元/吨(另要求县级财政配套50元/吨),政府对商品有机肥实行520元/吨的限价政策。企业将商品有机肥送到农民手上,收320元/吨,另外的200元/吨,由政府手补给企业,这是一个很好的补贴办法,但问题出在政府补贴的商品有机肥数量远远小于实际生产的数量,那些没有补贴的商品有机肥如果要卖320元/吨以上的话,农民就不买了,这给有机肥企业自己销售造成了很大麻烦,也有很多农民为了拿到补贴有机肥指标经常与操作人员发生纠纷。因此,解决这个麻烦和纠纷的途径,要么增加有机肥补贴的总量,当然,这取决于政府的财政实力。要么降低商品有机肥补贴的额度,如政府可补贴100元/吨,企业向农民直接收420元/吨(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施用商品有机肥,这个价格农民还是觉得很值的)。

  记者有人提出,有机肥肥源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您怎么看?

  沈其荣:不错,由于禽畜养殖业过程中的添加剂问题,有时会使禽畜粪便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问题,但禽畜粪便里的重金属含量通常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一般来说含量最高的是铜元素,但是也只有几十个ppm,极个别的含量在几百个ppm。如果1亩地按照施用200公斤商品有机肥计算,铜元素只占零点几公斤,按照一亩地15万斤的土壤计算,其含量并不是所讲的那么骇人听闻。问题是我们要告诫社会、告诫饲料行业,不要往饲料中加入更多的这些元素,一旦加进去了,也就没办法了。我们不能因为禽畜粪便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而不做肥料,试问禽畜粪便不能做有机肥,那它还能被用作别的途径吗?不做有机肥,那就是随地弃置,污染更大的水体,最终更快、更容易进入食物链。

  另外,只要是堆肥都要经过一个高温阶段,75度的高温,病原菌已经被杀死。所以,从安全性和学术角度上讲,禽畜粪便最好的途径是将其发酵制成商品有机肥。

  新标准应兼顾水分和养分

  修改商品有机肥的水分标准势在必行,这样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肥料的生物效果。同时,修订标准还兼顾到有机肥的养分标准。

  记者很多企业反映目前有机肥的行业标准存在一些问题,听说您正在重新修订商品有机肥行业标准,那么修订的内容有哪些?

  沈其荣: 商品有机肥原来的标准不是很合理,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分含量。现在农业部的行业标准范围是20%,这意味着所有的有机肥都必须上烘干线。

  我们知道,有机肥的制作过程是腐熟,腐熟后的有机肥水分在30%左右,有益微生物都能存活,对土壤十分有好处。但是多年前制订的行业标准对水分限定为20%,腐熟后的有机肥必须上烘干线烘干掉10%的水分,这样微生物也就被杀死了,效果不好是其一。其二,农业部规定有机肥最好不要造粒(因为造粒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增加肥料生产成本),烘干到20%水份的有机肥如果不造粒就成为灰粉状。干粉状的有机肥看上去像干面粉,容易被风吹掉、流失快,还不好使用。农民看到灰白色的有机肥,就知道这样的有机肥水分少,但效果不好,也不愿意购买。

  所以修改商品有机肥的水分标准势在必行,这样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肥料的生物效果。同时,修订标准还兼顾到有机肥的养分标准。目前商品有机肥的养分标准还是4%,而真正的有机肥肥源养分应该达到5%以上,所以需要将商品有机肥的养分含量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不仅给农民增加了实惠,而且也能将风化煤、泥炭等一部分没有价值的成分挡在商品有机肥的“门槛”外。

  有机-无机复混肥是发展趋势

  将来中国的肥料行业应该向有机-无机复混肥发展方向,这将成为最终的发展趋势。

  记者:您认为今后肥料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

  沈其荣:我认为,将来中国的肥料行业应该向有机-无机复混肥发展方向,这将成为最终的发展趋势。而且低价的堆肥效果不显著,而做成有机-无机的原料是最好的一种利用方式。

  现在我国氮肥的利用率始终是30%左右,提高化肥利用率有几条途径,如发展控释肥,虽然也有突破,但主要是成本太高。此外,就是有机-无机肥料的配合使用,二者结合可以将氮肥的吸收率提高到40%-45%。如果将有机-无机做成颗粒状,氮肥吸收率可以显著提高,这是目前比较可行的一条途径。

  记者您认为从国家层面上讲,是否应该大力推广有机-无机复混肥?

  沈其荣:我一直在推崇有机-无机复混肥。我本身是做有机肥的,但是我希望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够占领一定的市场,这样对我们国家的氮肥利用率、节省氮磷钾化肥十分有效和有益。现在由于有机肥的效果不好,难以获得农民的认可,与其是这样不如把有机肥做成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提高水稻和其他作物的品质也十分有益。由于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增产效果与大化肥差不多,可以避免有机肥产量低的局限。

  现在,有些企业在有机肥中也添加了氮、磷、钾元素的精致有机肥,总养分大概在8%左右,添加了氮元素,农民认为效果就好。

  记者:沈教授,既然有机肥如此具有发展前景,作为一个有机肥行业的专家,您认为应当如何扶持有机肥产业的发展?

  沈其荣:发展有机肥应当着眼于改善环境这个大背景的社会意义。其实,目前发展的有机肥多属于公益性,因为如果不施用有机肥就会污染环境。国家要从环境治理的角度,去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而不是单纯地看有机肥施用的生物效果。当然,作为农民来讲,他们只注重肥效,不会太关注环境问题,所以才更需要国家层面的引导、在农民与企业之间协调。特别是应当给予一些扶持政策,企业才有积极性去推广和发展商品有机肥。我国政府从去年6月1日实行的有机肥企业免征增值税政策,是对有机肥扶持的一大举措,对于有机肥企业有很大帮助。此外,由于老百姓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使用有机肥的好处,还需要一个大力宣传和推广的过程。

  需要关注的是,近几年生物有机肥也获得了很大发展。目前很多生物有机肥企业正在加紧研发,通过筛选、筛分一些功能菌,生产防治香蕉、西瓜等作物的枯萎病、根腐病以及抑制病原菌的有机肥,已经在香蕉等作物上打开局面,并大力进行市场推广,效果非常不错。

  总的来说,有机(类)肥料的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巨大,企业的发展潜力还有待发掘,国家应当再予以大力扶持。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