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杨竹青,九江石化公司的职员都不陌生,他可是厂里的老职工了。自1978年参加工作后,他凭着踏实的工作作风,负责的工作态度,从普通的操作员到班长再到安全员,为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被领导和同事们誉为“装置安全生产的守护者”。
英勇抢险 屡立战功
只要是装置出现故障,需要紧急抢修,大家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杨竹青。而杨竹青也从来没有让大家失望过,不管是节假日,还是深夜,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毫无怨言。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他加班120多次,加班时间累计400多小时。由于加班频繁,几年来他从没有休过工龄假。提起这些事,他一点也不觉得委屈,还说:“装置完好可是关系安全的大事,我少休息点算什么啊!”
2008年5月18日的早晨天还没亮,许多人还未从从睡梦中醒来,九江石化的催化车间却悄然掀起了一场与高温油浆泄漏的搏击大战。当时突如其来的一声爆响,惊动了正在现场巡检的杨竹青。不好!杨竹青随即发现重油泵区有大量高温油浆外泄,整个装置笼罩在一片浓重的油气之中,随时可能自燃着火。情况十分紧急,杨竹青立即进入到战斗状态。凭借高温油浆外喷声音的方向,他很快判断泄漏点在油浆泵预热管线处。弥漫的高温油气就像一颗随时都可能引爆的炸弹,怎么办?此时杨竹青不顾个人安危,冲进油气浓烟之中,由于空气稀少,进去后呼吸困难,但他冒着生命危险,紧急找到关闭油浆泵电机现场操作柱电源开关,仅用1分钟的时间使外泄油浆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一起高温油浆外泄导致火灾爆炸重大事故。
2009年5月7日19时,二套催化装置主风机烟机入口大烟道闸阀法兰大盖密封面焊缝出现裂纹,导致高温高压烟气泄漏,影响二套催化装置安全生产,情况万分危急。670℃的烟气泄漏发出刺耳的轰鸣声,烟机闸阀法兰大盖直径达1100mm,如果裂纹因高温高压继续扩大,后果将不堪设想。杨竹青立即带领抢险队员投入抢险战斗,他们冒着高温烘烤和刺鼻的烟气轮番上阵,紧固阀门大盖螺栓,对裂纹两端进行补焊,有效阻止了裂纹继续扩展。在法兰大盖密封面焊缝两端焊接挡板与面板,然后实施带压包盒子注胶堵漏,经过连续6个多小时的紧张抢险成功堵住漏点,保障了二套催化装置安全平稳生产。由于在带压堵漏的高危突击抢修任务中表现出色,总厂工会给予他们全厂通报表扬的嘉奖。
严细管理 杜绝事故
杨竹青认为对设备合理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是保障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转的有效手段。他在催化车间倡导推行“TPM——全员生产维护制”,对设备进行全员规范化安全管理。杨竹青参与制定“机、电、仪、操、管”全员参加的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作业规范,工艺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操作指标,正确操作使用设备,做到不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严格按照各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加强设备巡检,做到台台设备实行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包机制,备用设备保持完好,关键设备实行各工种人员联合承包的“特级维护”,共同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逐步形成规范的闭环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他每天对装置检修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抓好进入检修现场作业人员劳动保护、施工用电、动火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机动车辆作业、脚手架使用、各项作业票证使用等检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在二套催化外取热器芯子更换吊装、二套催化装置分馏塔T201新塔体组对焊接等重点主线项目检修现场,都挥洒下了杨竹青辛勤的汗水。在检修期间,杨竹青每天开出的火票、作业票多达上百张,对于所开出的每张火票、作业票,他都事先确认,现场反复勘查,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制定可靠的作业方案,有条不紊地将安全措施逐一落实,现场作业时,他始终加强监护,妥善处理作业时的安全隐患,作业不结束他就不离开现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杨竹青积极审查施工及特种危险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施工现场各参检单位HSE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好检修、施工项目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工作;他及时掌握检修施工安全动态,发现和解决检修现场作业事故隐患,及时纠正违章作业,有效地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虽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伟业,但他的故事却充满了感动。杨竹青就是这样一位长期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基层安全管理者,勤奋工作、恪尽职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谱写着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者之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为九江石化的安全发展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