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6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做新中国茶事业的推动者
——关博文携手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28年风雨路
□ 刘崇礼

  编者按2009年5月4日,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创立者、第四届理事长关博文先生们离我们而去。关先生以爱国华侨、茶叶世家传人的身份,与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一起,对推动我国茶产业发展和国际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特别约请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刘崇礼先生,向我们详述关先生以及基金会对中国茶产业的贡献。谨此纪念关博文先生!

  1981年以前,我国没有基金会。1981年,中央政府批准设立了两个基金会,一个是陈慕华时任会长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另一个就是于1981年9月8日成立的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由香港爱国华侨关奋发及其长孙关博文先生倡议并捐款,受到国务院侨办和原外贸部的大力支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亲自过问、指导和批准基金会的筹备及成立,时任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岐山同志陪同关奋发、关博文先生前往包括云南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等重点茶区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筹备;基金会成立当日,姚依林、王岐山等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时至今日,该基金会依然是我国茶叶界唯一的全国性基金会,也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基金会。

  在关奋发及关博文的大力运作下,基金会成立以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历届理事长也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基金会第一届理事长是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林修德,第二届理事长是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委、全国侨联原副主席陈彬藩,第三届理事长是毛泽东主席的翻译陈辉(美国记者斯诺与毛主席谈话就是他翻译的),第四届理事长即是美籍华人、爱国侨胞、茶叶世家的第五代传人、香港兴发置业按揭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博文先生。

  基金会是由温家宝总理签发、国务院于2004年3月8日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中所述的由民政部负责管理的四种基金会中的第二种,即由非内地居民担任法人代表和理事长的基金会。28年来,基金会理事会换届四次,但其为中国茶产业发展研究的宗旨始终如一,为推动我国茶叶事业发展做了大量的社会普及、专业探索工作。

  茶书茶韵谱茶情

  在关博文先生的带领下,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为茶文化普及、茶人联谊做了大量工作。

  为推广茶文化,基金会组建茶艺表演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和天津泰达国际俱乐部以及全国妇联等单位,先后为泰国政府首脑和世界各国外宾等各界人士,表演了东方奉茶礼,共计15次。

  基金会还资助、出版了大量的图书、文字资料。与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联合编印简报,至今已达到143期,均受到了好评,现拟重新装订成册,以便于保存。简报现已改编为《世界茶之窗》,今年已出版两期,颇受茶人欢迎。

  基金会资助《中国茶文化经典》、《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王泽农选集》、《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等茶书刊出版;资助上海吴觉农纪念馆出版林晓丹茶画等书刊,以进一步宣传研究吴觉农茶学思想。

  《茶经新篇》是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委、全国侨联原副主席、茶叶专家陈彬藩教授编写的茶叶著作,最近在香港印制第四版版本,基金会协助其在京推广500本,深受读者欢迎,湖北、福建等省市读者也纷纷来函来电求购,基金会为之邮购不少。

  为资助茶人联谊,基金会历时两年有余举办了八次“茶话新说 季度论坛”,与台湾茶人范增平等合作,举办了四届“茶人雅集”,为茶人聚会、讨论、品茗、踏青、联谊等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基金会还创建了茶人之家,为德高望重的茶业界老寿星林海云、郭献瑞庆祝90华诞。还在京城举办历届国际、国内大型茶业研讨会、座谈会、茶话会、联欢会、论坛会、品茗会、春节团拜会等公益茶事活动。

  基金会还与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一起,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吴裕泰茶楼,联合召开了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首都茶界的女强人张一元茶叶公司总经理王秀兰、吴裕泰茶叶公司总经理孙丹威、更香茶叶公司总经理朱莉丽、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等女中豪杰出席了会议,并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孔子被尊为圣人,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应山东省文化局的请求,基金会在济南成立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孔子茶文化中心,并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展开研究工作。

  张天福老人是当代的茶界泰斗,为茶叶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为张老百岁诞辰庆典之际,福州成立了张天福茶叶基金会,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被选为理事,并积极捐款赞助,以便顺利开展工作。

  自筹资金促生产

  基金会还以奖励、技术培训等方式,直接支持茶产业发展。

  基金会曾奖励对茶叶出口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上海口岸工作人员;连续六年奖励岩茶之王大红袍的科研攻关人员,直至成功获得无性繁殖。

  基金会联合全国侨联经济文化基金会,成立了“绿色希望再就业茶嫂培训班”,为爱茶下岗女职工传授茶艺技能,提供再就业机会,为茶馆、茶艺馆和茶叶店储备了合格的从业人员。

  基金会对浙江、安徽、福建、华南、湖南等五个农业大学茶学系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资助,并援助福建、湖北茶区小学希望工程,将直接拨款资助学生的“输血型”援助,改变成拨款购买制茶机具进行生产,再用所得经营收入奖励学生的“造血型”援助。

  四川省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灾害后,汶川县茶业受灾严重,基金会除了直接捐款救灾外,还与中华茶人联谊会等兄弟社团,在王府井吴裕泰茶艺馆联合召开了为受灾茶区募捐和茶叶义卖等活动。

  与云南省普洱市普洱茶收藏协会联合组成了中国普洱茶民间斗茶公开赛委员会,举办了2007首届中国普洱茶民间斗茶公开赛会议。研究确定了公开赛活动的主题、目的、活动的举办时间、活动的合作媒体、活动的主要形式,取得了圆满成功。

  联合媒体作宣传

  多年来,基金会与涉茶媒体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长期开设各种专栏,积极促进茶界的信息交流。

  2006年4月-2007年5月,基金会在《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头版联合开办了“外交使节谈茶”栏目,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近40个产茶国驻我国使节,以及我国驻各主要茶叶消费国家的外交使节,接受了采访,讲述了各国的茶俗茶事和对茶叶的切身体验,使阅读者大受启发。

  基金会还与中国食品杂志联合开辟了“品茗栏目”,半月一期,推广已取得相当成就的茶企经验,凭借中国食品杂志的发行量,促进茶产业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008年1月-12月,基金会与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联合,在《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第二版开辟了“觉农勋章”栏目,全面展示54名觉农勋章获得者的骄人事迹,如高麟溢、张大为、刘泽英、刘崇礼等。觉农勋章获得者都有30年以上的茶叶工作经验,在事业上颇有建树,该栏目在展示他们事迹的同时,为年轻茶人树立了榜样。

  2007年6月-2008年6月,基金会还与《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联合开办了“名人话茶”栏目,目前已有阎肃、赵忠祥、马师曾、杨凌等许多名人谈了各自对茶的看法和见解,他们博学多才、见解独到,栏目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好评。

  2009年1月起,基金会还协办《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的“茶事评说”栏目,以茶周刊“社论”的面貌出现,为茶事分析提供了点睛的一笔。

  集思广益办论坛

  2006年10月14日,基金会在江苏省溧阳市主办了“天目富硒茶业发展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国际学者26人,国内学者100余人。其中有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美国商务部前任首席助理部长黄建南先生,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志远教授以及副会长徐震春博士等26人,国内专家有中国保健科技协会秘书长朱康年先生、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胡秋辉博士等。会上发表了《现代分子簇水的理论和对李时珍‘水部’科学内涵的探讨》等科研论文20余篇,对天目富硒茶的生产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6年11月上旬,基金会与中华茶人联谊会在福建省安溪县主办了“中华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高峰论坛,出席会议的有国际国内茶叶界、医疗保健界、文学艺术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200余人,提交学术论文50余篇。安溪铁观音有明目清心、去腻消脂、减肥健美、抗癌防癌等功效,这次会上许多专家都提出了有力的证据,为进一步扩大铁观音生产、提高铁观音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08年11月,基金会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化研究所在南昌市联合举办了日中茶文化交流会,在会上宣读中日两国茶叶专家的著作和论文,对推动茶文化产生了很大作用。

  2008年10月,基金会与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共同召开了“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深圳)展览会”,邀请全世界国内外的茶界精英出席了会议,进行了指导。

  2008年,基金会在北京宁盛轩茶艺苑举办了“首届茶界精英文化沙龙”,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茶馆业的兴起与发展历程。会上,言者激情满怀,闻者热血沸腾,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与会者还一致表示,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再次召开茶界精英文化沙龙,倾吐肺腑之言,一届接一届连续举办下去。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2004年颁发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实现基金会的保值、增值”,基金会与深圳宁泰发茶叶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投资合同,于2005年8月9日汇交该公司140万元人民币;2006年7月6日,汇交该公司160万元人民币,从而保证了基金会正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广受好评 荣誉不断

  基金会的工作,不仅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也受到了其他社会机构的广泛认可。

  2008年,基金会获得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文化经济委员会等三单位授予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特别贡献单位”铜质奖。

  同时,根据网上公示、公众投票、行业权威信息比对,综合入围单位的“质量服务、信誉、社会形象、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以及对行业、我国经济、百姓生活的影响,基金会还获得了由全国高科技术产业化标准计量委员会、全国行业领先企业品牌推选委员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商贸网、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社、中国行业发展调查评价中心等五单位联合颁发的“全国最具公信力品牌基金会”和“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基金会”荣誉称号。评奖单位认为,关博文理事长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对茶文化事业的广泛影响,有效地推动了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尤其在品牌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一致通过授予关博文先生“改革开放30年中国行业魅力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关博文先生对茶叶事业的贡献很多很多,现只能略述一二,以表哀思!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