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食用菌协会援建什邡菌种场竣工


  本报讯  6月10日,中国食用菌协会在四川省什邡市举行援建菌种场竣工典礼,总社理事会副主任赵显人,监事会副主任、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李树萍出席仪式。

  赵显人对当地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对农工作上的探索、服务和创新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他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系统在重建中发挥自身优势,帮农助农恢复生产,增收致富,搞好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他表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灾区发展,配合当地供销合作社系统尽快恢复灾前水平。

  在竣工典礼上,李树萍表示,为提高菇农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中国食用菌协会还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什邡市举办各种免费食用菌专题培训班。第一期培训班已于6月10日开班。

  据悉,什邡地区从事食用菌产业的菇农占当地农民的23.5%,产值占到当地农业产值的40%,是全国最大的毛木耳生产基地之一,产量占三分之一。2008年什邡地区共种植了2.8亿袋食用菌,地震中80%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

  中国食用菌协会得知情况后,决定用“小蘑菇新农村建设”项目专款帮助四川省什邡市援建一个菌种场。随后协会于9月初组织行业专家赴什邡市考察调研。考察小组认为什邡市食用菌生产技术落后,菌种场规模小、设备简陋,菌种质量差、市场混乱。协会决定在什邡市湔氐镇投援建一个年产50万瓶、占地7亩左右规模的菌种场,力争建成后能成为一个标准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菌种场。此举不仅可以解决菇农的菌种问题,还可以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促进当地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为了保证菌种场如期完工,什邡市供销社、市协会做了大量工作。震前,什邡市供销社基本没有介入当地食用菌产业,但在协会援建菌种场启动后,市社积极争取支持,不仅得到什邡市政府支持资金90万元,而且争取到国务院恢复重建投资1000万元的食用菌项目。

  另外,市社还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回收废菌渣用来生产有机肥。什邡市每年有20万吨左右的废菌渣,由于当地菌农把废弃的菌包随意丢弃到当地的水渠中,造成水渠堵塞,德阳、什邡两级政府每年要花150万余元来清理水渠。市社主动要求承担废弃菌包的处理工作,用政府每年清渠的一部分资金建起专门用于堆积菌包的场所,由市社统一回收送到成都新绿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肥。

  什邡市供销社以协会援建的菌种场为契机,全面介入当地食用菌产业,不仅填补了当地缺少食用菌龙头企业的空白,还加快了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可以预见,今后什邡市供销社在当地食用菌产业中将处于主导地位。(未 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