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6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着力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 马龙龙

  农村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进一步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促进农民增收,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进一步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要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经营技术的创新,全面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生活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要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流通方式,推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和经营规范化,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品牌农产品。要积极引导、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建立农产品“从农田到城市”的直达快速通道,降低物流运输费用,促进鲜活农产品跨地区流通,形成畅通、便捷、低成本的城乡农产品物流网络。要建立健全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农资流通体系,提高大型连锁化农资流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进入农业生产资料流通领域。要鼓励农资经营企业把农资经营与农资科技服务结合起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用药,提高农资施用效能。要加强农村日用品连锁配送经营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日用品超市,完善农村大件和耐用消费品销售与维修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对于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克服小规模生产经营和大生产的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上看,农业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流通以及流通组织大都在农业发展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以丹麦为例,丹麦农业集农、工、商一体化,种植、饲养、加工、销售、科研、检疫一条龙,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约8万人从事农业生产,多数人则从事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相关环节的工作,但生产的农产品却能满足1500万人消费。丹麦农业发展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合作社的建立,通过这些合作社,农民得到生产资料,同时出售农产品。合作社则把农民出售的农产品加工成农副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合作社把土地和市场连接了起来,成为产、供、销之间的纽带,较好地解决了小规模生产经营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又如日本十分重视发挥农协的作用,农协的主要职能包括:统一购进农业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开展金融、贷款、保险业务等。农协的存在有效地保证了农产品的稳定供给,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而近几年蓬勃发展起来的适合都市农业的新型流通组织——农产品直卖所,又为很多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我们应积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通过培养流通主体,加快流通中介组织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要采取财税、金融等措施,鼓励各类工商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农资经营,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集团。要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食品连锁超市的扶持力度,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农产品运销协会,大力发展农民物流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生产基地+农户”、“公司+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的发展,培育、提高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据《经济日报》,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