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上,山东临沂12家典型示范单位的斐然成绩极大提振了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的信心,但是,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目前,全国依然有70个县没有经营网点,供销合作社只剩下了一块空牌子;有600多个县仅剩少量农资和日用品网点,基层社基本没有了资产和业务;有800多个县长期处于微利和亏损边缘,有112个县已经资不抵债,基本丧失了为农服务能力。
在这样的客观基础之上,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若想大部分都达到先进示范县级社的水平,仅凭历史机遇和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长期保持多做事的态度和做成事的决心。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初期,供销合作社系统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经营遇到重重阻力,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现困难,这直接导致大量技术和经营人才的流失,加上这些年很多县级供销合作社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减人、卸包袱上,忽视了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干部职工的培训,以至于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层次较低,视野和思路不开阔,还是计划经济下的那一套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一些县级供销合作社的领导班子安于守摊子,靠收点租金过日子;也有些干部职工认为供销合作社难有作为,整天无所事事,存在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县级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步伐,削弱了县级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能力,影响了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社会形象。我们必须坚决并彻底地抛弃类似的观念和做法,抓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现代流通方式蓬勃兴起等一系列机遇,主动树立和承担为农服务的社会责任,积极深入农村,多做一些惠农利农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农民所需、市场需求,并为广大农民所重新了解和接受,各地的县级供销合作社才能因地制宜,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有所作为。
多做事是为了做成事,虽然供销合作社系统从2000年开始扭亏为盈,但是目前在广大农村和农民中的影响还远不能和计划经济时同日而语,与现如今一些大牌零售流通企业也有着一定差距,这就决定了供销合作社要想做成事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对于正在逐步恢复销售网络的县级供销合作社更是如此。今天,我们为临沂12家典型示范单位不畏艰难做成了事而欣喜,而更让我们鼓舞的是,有一批县级供销社与此同时也正在崛起: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供销合作社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气馁的精神,经过多年艰苦创业,从一个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三无资产的贫困社发展成一个年销售额5亿元的富裕社;黑龙江桦川县供销合作社曾经负债高达3500多万元,2008年实现利润88万元,比上年增长了8倍;……他们靠什么走到今天?靠必能有所为的信心和决心,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
县级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注定困难重重,只有多做事、做成事,才能被市场认可,才能在广大农民中树立起信任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