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6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加强机插专业化服务 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工作
——江苏省丹阳市皇塘镇农业服务中心推进机插工作纪实
□ 本报实习记者 汪 洋

  近日,在江苏省丹阳市皇塘镇蒋墅村召开了机插秧现场会,镇江市委、市农林局、市农机局等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共15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与会代表观看了水稻机插秧、秸秆还田、稻鸭共作及机插新机具展示。在机插秧现场会上,皇塘镇农服中心孙国祥主任就机插秧、植保统防、农机跨区作业三大合作社及全镇和现场情况作了介绍,现场气氛热烈。

  近几年来,江苏省丹阳市皇塘镇农机化工作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镇农机总拥有量达到中拖49台、联合收割机62台、秸秆还田机24台、灭茬机637台、油菜收割机3台、插秧机183台,农机总动力3.95万千瓦,2009年又新增联合收割机4台、秸秆还田机18台、中拖4台、插秧机34台。农机化发展为皇塘镇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创造了条件。2008年农业部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皇塘镇是江苏省24个省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之一,为开展机插等农机专业化服务提供了发展机遇。

  水稻高产创建的前提条件是示范区全面普及机插秧。皇塘镇2008年机插秧面积突破2.2万亩,许多农民通过机插服务走上了致富路。同时随着插秧机和机手的增多,各种矛盾不断显现,秧苗素质、机插标准不一,机插质量悬殊大,造成有的机手有机,但机插面积少,有的机插面积多,但插秧机不够,机手与农户的机插质量矛盾纠纷、机手之间争农户面积的现象时有发生等,影响了机插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也不利于水稻平衡增产。发展机插秧专业合作社走专业化服务道路是机插秧进一步推广的唯一出路。

  借水稻高产创建东风,2008年5月由皇塘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并在年底经工商登记,按照“自愿参与、自我服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则,成立了皇塘镇为民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同时成立了皇塘镇新民植保统防服务专业合作社和皇塘镇惠民农机跨区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带机入社。机插、植保、跨区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参与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从种到收全程开展农机专业化服务,促进了高产技术的普及推广,实现了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2008年皇塘镇万亩机插水稻示范区平均理论亩产736.6kg,实产672.0kg,比大面积常规区增99kg,增17.3%,比前三年平均产量增79.2kg,增13.4%,累积增产910.6吨,农机服务收入也明显提高。2008年机插秧服务收入达242万元,净利80.6万元,植保统防收入达60万元,农机跨区作业收入达420万元。合作社坚持统一服务和收费标准,统一分配,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现有机插秧合作社社员98人、植保合作社社员45人、农机跨区作业合作社社员70人,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了本社社员创收的重要渠道,也是农民降本增产增收的好途径。

  皇塘镇机插、植保、跨区作业三个专业合作社普遍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欢迎。机插秧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了“五有五统一”的专业化服务,显著提高了服务质量,赢得了服务信誉。

  通过专业化服务,也规范了农机作业的无序行为。在农业服务中心指导下,机插秧和植保统防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规范了收费规准,建立完善的服务档案,服务期间对服务农户、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农户评价等进行详细记载。更是明确了职责,减少了矛盾,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实现了水稻持续高产增效。

  皇塘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得到皇塘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特别是机插秧推广,每年都对新增插秧机给予每台3000元的购机补贴和贴息贷款扶持,积极争取项目,强化技术服务,对村干部实行岗位考核,营造了机插秧快速推广发展的良好氛围,农服中心及时为社员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机械维修、信息服务,中心人员还分工包村服务等等,为机插秧等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2009年皇塘镇被列为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明确要求示范区全面推广机插秧、植保统防、秸秆还田等技术,对皇塘镇农机专业化服务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该镇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化服务作用,确保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在当地的顺利实施。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