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 臧洪菊)由《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周刊主办、内蒙古清水河农村信用联社协办的高级新闻研讨班于6月12日——15日在广西桂林举行。本次研讨班旨在提高农信系统工作人员的宣传工作素质,以期为农村信用社锻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宣传队伍,进而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信用社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华合作时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查迎新,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莫林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广文等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内蒙古、贵州、江苏、吉林、四川、江西、湖北等地的农信社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班。
在培训班上,中华合作时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査迎新说:“将《合作金融》办成一张农信社的主流媒体、信合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长期不变的办报宗旨和奋斗目标。希望新闻研讨班能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希望《合作金融》周报在众多信合同仁的支持下,能够继续扩大影响、越办越好。”
随后,中央财经大学的莫林虎教授以农村金融新闻写作为主题,向大家讲解了农村金融新闻的写作技巧和特点。他指出,要做好合作金融工作的报道,必须了解、学习一些新闻知识,培养一些新闻技能,其中,新闻角度的选取是较为重要的一环。
莫林虎教授强调,要想选好报道角度的问题,至少要注意四点。首先,应多了解国家近年来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和相关的法规,了解财政税收、金融改革的新动向、新形势,以便从中寻找报道素材;其次,要了解金融学界理论的前沿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第三,了解合作金融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注意其中的新动向、新做法、新提法、新经验。包括了解本地、本部门的工作信息和外地、其他部门的工作信息,以便从中获得启发,不仅在写稿件时能获得新颖的报道角度,而且也能够为本部门有关领导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最后,应注意合作金融写作的定位,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和兴奋点。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广文教授围绕农村金融改革的焦点问题做了主题发言。他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需求的研究角度,并与学员们一同探讨了其中的相关问题。
何广文教授指出,要想正确地认识“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就必须了解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需要满足的四个基本条件和农村金融制度的三大体系。并且指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可划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其中,微观层次是指要促进小型化、区域性、地方性、本土性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别是要注意培育本土性、内生的金融力量的发展;中观层次而言,是指需要建立为各种小型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机制;宏观层次则是指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的保障。
就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需求的研究角度问题,何广文教授指出,一般来看,探讨农村金融制度完善的路径均是从需求研究出发,从供给和需求不均衡点中寻找突破口。
此外,授课过程中,何广文教授还与学员们一同探讨了有关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农信社改革,以及金融业务创新等的焦点性问题。
学员普遍认为,本次培训不仅使他们对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工作有了较新的和较为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提高自己今后的业务工作也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