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的农信情结

贾晓东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从家上班要走二十好几里的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就开始了他去信用社上班的行程,晚上很晚的时候他才回来,帽子、围巾上都沾满了白花花的霜。看到父亲冻红的脸、耳朵和手,我幼小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尤其是到放贷旺季的时候,很多天都看不到父亲的身影。这时我便会缠着母亲问:“爸爸去哪了?怎么老也不回家呀?”母亲放下手中的家务,把我抱在怀里说:“现在是旺季,忙了,你爸得下乡收贷款。想爸爸了?”“是啊!”我应了一声。从此我便每天都会到村头南边的小桥边等着父亲的归来。当看到父亲那熟悉的身影时,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父亲忙完旺季收贷工作,又开始忙春贷,以保证农民兄弟姐妹都能够及时种上地。那年,同村张大爷家的稻种坏了,没有出芽,眼看着育不上苗,种不上地。“时下正是农民用钱的时候,这买种子的钱该上哪去筹啊!”这可急坏了一向沉默寡言张大爷。当父亲听说这件事的时候,他立刻把三百元的贷款送到了张大爷的手中,张大爷接过这笔款子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父亲笑着说:“怎么忘了,信用社是专门为咱老百姓服务的,只要你讲信用,在需要用钱的时候,信用社就能够帮你解燃眉之急。”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转眼我已由不谙世事的孩童步入而立之年。在这二十多年中,我看到了农信社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它由过去工作的小平房变成了现在的小洋楼;由手工操作变成了现在的电脑自动化;由单机操作系统变成现在的联网操作。这一切都说明农村信用社能够紧随时代的步伐而前进。而我也有幸成为基层信用社的一名一线员工。在与那些淳朴、善良的农民兄弟姐妹面对面的接触过程中、在为他们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才真正地理解和懂得了为“三农”服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曾在信合这片沃土上洒下辛勤汗水的父亲现如今已作为老农信人退休在家,但他仍不忘关注着农信社的发展变化。我想正是他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作风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这颗曾经要远飞的心踏踏实实地扑在了这份平凡而又有意义的工作上。而且,他的谆谆教导时刻都成为鞭策我前进的动力,这便是我的农信情结,它使我和农信结下了不解之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